尿道结石发病部位在尿道,症状有排尿困难、尿痛等,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有内镜下取石和开放手术;肾结石发病部位在肾脏,症状有肾区疼痛、血尿等,检查有尿常规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不同年龄患者在发病部位、症状表现、检查方法及治疗原则上有相应差异。
一、发病部位
尿道结石:结石位于尿道内,男性尿道较长且有三个狭窄部位(尿道内口、膜部、尿道外口),结石易停留于这些部位;女性尿道短而直,相对不易发生尿道结石,但也可能因尿道狭窄等因素出现。
肾结石:结石发生在肾脏,肾脏是产生尿液并形成结石的场所,肾结石可位于肾盂、肾盏内。不同年龄人群肾结石的发病部位分布可能有差异,一般来说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绝对差异,但某些代谢性疾病导致的肾结石可能在特定性别中有不同表现,比如尿酸结石在男性中相对更常见。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水少、高嘌呤饮食等人群易患肾结石,病史方面有尿路梗阻、感染等病史者更易出现肾结石。
二、症状表现
尿道结石:典型症状为排尿困难,表现为尿线变细、滴沥,甚至急性尿潴留,还可伴有尿痛,疼痛可放射至阴茎头部,部分患者可在尿道外口摸到结石,女性尿道结石可能有会阴部疼痛等表现。不同年龄患者症状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尿道结石多因尿道异物引起,除上述症状外可能有哭闹不安等表现;老年患者可能因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疾病,使尿道结石症状更复杂。
肾结石:主要症状是肾区疼痛,可表现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疼痛发作时较为剧烈,呈阵发性,可向同侧下腹部、腹股沟、睾丸或阴唇放射,同时可伴有血尿,多为镜下血尿,少数为肉眼血尿,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不同年龄肾结石患者症状有差异,儿童肾结石可能表现为发热、呕吐等不典型症状;老年肾结石患者可能因机体反应性差,疼痛等症状相对不典型。生活方式上,长期大量运动后可能诱发肾结石疼痛发作,病史中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史者肾结石相关症状可能更明显。
三、检查方法
尿道结石:
体格检查:男性可通过直肠指诊触及后尿道结石,女性可通过阴道指诊触及尿道结石。
影像学检查:尿道X线平片可显示大部分尿道结石;尿道超声检查可发现尿道内的结石,尤其对后尿道结石的诊断有帮助;尿道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到结石,还能同时进行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时需注意操作的耐受性等,儿童进行尿道镜检查需更轻柔操作,老年患者可能因尿道狭窄等因素影响检查操作。
肾结石:
尿常规:可发现红细胞增多,合并感染时可见白细胞增多。
影像学检查:肾脏超声是首选的筛查方法,可发现肾脏内的结石;腹部X线平片能显示90%左右的肾结石;CT检查对肾结石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能发现更小的结石以及判断结石的成分等。不同年龄肾结石患者影像学检查的选择需综合考虑,儿童由于辐射影响需谨慎选择X线检查,优先考虑超声检查;老年患者可能因肥胖等因素超声检查受限,可考虑CT检查。病史方面,有既往肾结石病史者再次检查时可对比结石变化情况。
四、治疗原则
尿道结石:
内镜下取石:对于尿道结石可采用尿道镜下取石或碎石术,将结石取出或击碎后取出。
开放手术:对于尿道狭窄等原因导致结石难以通过内镜取出的情况,可能需要行开放手术取石。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方式选择不同,儿童尿道结石多因异物引起,治疗时要特别注意保护尿道黏膜;老年患者若身体状况较差,需评估手术耐受性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肾结石:
保守治疗:对于直径小于0.6cm、表面光滑、结石以下尿路无梗阻的肾结石,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大量饮水,每日饮水量2000-3000ml以上,适当运动,以及使用排石药物等促进结石排出。
手术治疗: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适用于直径≤2cm的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适用于≥2cm的肾结石、部分L4以上较大的肾结石等;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适用于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等。不同年龄肾结石患者手术治疗的选择需考虑肾脏功能、结石情况等,儿童肾结石一般先尝试保守治疗,若无效再考虑手术;老年患者手术需充分评估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