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有关节症状和关节外症状,关节症状包括晨僵(多数患者出现,持续超1小时,活动后缓解,病情活动时加重,儿童也可出现影响活动能力)、关节疼痛与肿胀(多对称小关节痛,伴肿胀、红热,由滑膜炎症等引起,女性可能与激素有关,不及时控制致关节结构破坏)、关节畸形(病情进展出现,如手指、腕、膝关节畸形,因关节结构破坏);关节外症状有发热(部分低热、少数高热,免疫反应致体温调节紊乱,儿童发热类型多样)、乏力(全身乏力,与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女性生活质量受影响)、皮下结节(约10%-30%患者出现,多在关节隆突等皮下,提示病情活动,老年需加强皮肤护理)、呼吸系统症状(胸膜炎、间质性肺炎,自身免疫累及致肺部病变,吸烟患者更明显)、心血管系统症状(心包炎,炎症累及心脏包膜)、血液系统症状(贫血、血小板增多,贫血致面色苍白等,儿童影响生长发育)、消化系统症状(少数食欲不振等,可能与药物或疾病本身累及有关)。
关节疼痛与肿胀:多为对称性的小关节疼痛,常见于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同时受累关节会出现肿胀,关节周围组织发红、发热。疼痛和肿胀是由于关节滑膜炎症导致滑膜增生、关节腔积液以及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引起。在女性患者中,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症状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等因素有一定关联,但主要还是由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所致。长期的关节疼痛和肿胀如果不及时控制,会导致关节结构破坏,影响关节功能。
关节畸形:病情持续进展时,可出现关节畸形,如手指的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样畸形,腕关节强直,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等。关节畸形的发生是因为关节软骨、骨质及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导致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丧失。对于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畸形可能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行走、上下楼梯等都变得困难。
关节外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少数患者可出现高热。发热是由于机体的免疫反应激活,导致炎症因子释放,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儿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也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且发热类型多样,有的呈间歇性发热,有的则为持续性低热。对于发热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同时要考虑到发热可能是病情活动的表现之一。
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体力下降,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乏力的发生与疾病导致的慢性炎症状态、机体代谢紊乱以及贫血等因素有关。在女性患者中,由于本身可能存在生理上的一些能量消耗等情况,加上类风湿关节炎带来的乏力感,会进一步影响其生活质量。
皮下结节:约有10%-30%的患者可出现皮下结节,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如肘部、尺骨鹰嘴突附近等,结节大小不一,质地较硬,无压痛或轻度压痛。皮下结节的出现提示病情处于活动期,其形成与免疫复合物在皮下的沉积有关。对于老年患者,皮下结节的存在可能会增加皮肤破溃等风险,需要加强皮肤护理。
呼吸系统症状:可出现胸膜炎、间质性肺炎等。胸膜炎表现为胸痛、胸腔积液等;间质性肺炎则可导致患者咳嗽、气短等,活动后气短症状加重。呼吸系统症状的发生是因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自身免疫反应累及呼吸系统,引起肺部的炎症病变。对于有吸烟史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呼吸系统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因为吸烟会加重肺部的损伤。
心血管系统症状:可出现心包炎等,表现为胸痛、心悸等。心血管系统受累是由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累及心脏包膜等部位。在女性患者中,由于激素等因素的影响,心血管系统受累的表现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但总体都是自身免疫炎症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血液系统症状:可出现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与疾病的慢性炎症状态有关;还可出现血小板增多等情况。贫血会导致患者面色苍白、乏力加重等;血小板增多则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对于儿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液系统症状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密切关注血常规的变化。
消化系统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腹痛、恶心、呕吐等,可能与药物副作用或疾病本身累及消化系统有关。例如,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