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手术中局部麻醉时患者清醒但一般无明显疼痛,仅有牵拉等轻微感觉,全身麻醉时患者术中无痛,术后会有不同程度疼痛;影响疼痛感受的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的痛阈、身体状况、心理状态以及手术相关的息肉范围程度和手术时间;术后可通过药物和舒适护理缓解疼痛,儿童患者需做好心理安抚等,老年患者要谨慎管理疼痛并考虑基础疾病影响。
一、手术过程中的疼痛感受
(一)局部麻醉下的情况
在局部麻醉切除鼻息肉手术中,患者在术中通常是清醒的。手术开始时,医生会向鼻腔局部注射麻醉药物,注射时可能会有短暂的刺痛感。而在整个手术操作过程中,由于麻醉药物已对鼻腔局部神经产生阻滞作用,患者一般不会感觉到明显的疼痛,但可能会有一些鼻部被牵拉、压迫的感觉,这种感觉相对较为轻微,大多数患者都可以耐受。例如,相关临床研究表明,约80%接受局部麻醉下鼻息肉切除手术的患者表示能较好地忍受术中的不适感觉。
(二)全身麻醉下的情况
当采用全身麻醉时,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处于睡眠状态,不会感知到疼痛。手术结束后,随着麻醉药物的代谢,患者可能会逐渐感觉到鼻部的疼痛。一般来说,术后的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与手术的范围、患者的痛阈等因素有关。多数患者术后的疼痛为轻度至中度,类似于鼻部的胀痛、隐痛等。有研究显示,约70%的患者术后疼痛可以通过常规的止痛措施得到缓解。
二、影响疼痛感受的因素
(一)患者自身因素
1.痛阈差异:不同患者的痛阈不同,痛阈较低的患者可能会感觉手术过程中的不适相对更明显。比如,一些对疼痛较为敏感的女性患者,可能会比痛阈较高的男性患者在术中或术后感觉到更明显的不适。
2.身体状况:如果患者本身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可能会因为手术带来的应激等因素影响对疼痛的感受和耐受。例如,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在术后可能会因为血压波动等情况,使得对鼻部疼痛的感知有所不同。
3.心理状态: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会放大患者对疼痛的感受。术前过度紧张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感觉术中的牵拉等不适更强烈,术后也可能更容易感觉到疼痛加剧。
(二)手术相关因素
1.息肉范围和程度:鼻息肉范围较广、程度较重的患者,手术操作范围大,对鼻腔组织的创伤相对较大,术后疼痛可能会相对更明显。例如,息肉几乎充满整个鼻腔的患者,手术中对鼻腔结构的调整等操作更多,术后疼痛程度可能高于息肉范围较小的患者。
2.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对鼻腔组织的刺激时间也更长,术后患者的疼痛可能会相对更持久。一般来说,手术时间超过1小时的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可能比手术时间较短的患者要长一些。
三、术后疼痛的缓解措施
(一)药物缓解
术后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情况使用止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减轻鼻部的疼痛。但需注意,对于儿童患者,应谨慎使用止痛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的舒适化护理措施。
(二)舒适护理
1.体位调整:术后患者采取半卧位,有助于减轻鼻部充血肿胀,从而缓解疼痛。例如,半卧位可以使头部高于心脏水平,减少鼻部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带来的胀痛感。
2.鼻腔护理:保持鼻腔清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鼻腔冲洗等操作,有助于减少鼻腔分泌物对伤口的刺激,间接缓解疼痛。但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对伤口造成再次损伤。
四、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一)儿童患者
儿童进行鼻息肉切除手术时,由于其对疼痛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且心理更易紧张。在术前要做好患儿的心理安抚工作,让家长配合帮助稳定患儿情绪。术中尽量采用更安全、对患儿刺激小的麻醉方式和手术操作。术后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疼痛表现,因为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疼痛,要通过观察患儿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及时发现疼痛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在鼻息肉切除术后疼痛的管理上要更加谨慎。要考虑到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在选择止痛药物时要权衡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术后疼痛对其基础疾病的影响,如疼痛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疼痛,以利于患者整体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