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有鼻塞(间歇性或持续性、双侧交替性等)、鼻涕(黏液性或黏脓性等)、嗅觉减退、头痛头昏等症状;急性鼻炎分初期(全身不适、低热等,局部干燥灼热等)、急性期(鼻塞加重、分泌物变化、伴嗅觉减退等)、恢复期(症状渐轻,未控可致慢性鼻炎等)。
一、慢性鼻炎症状
1.鼻塞
多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间歇性鼻塞一般白天、劳动或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加重;持续性鼻塞则轻重不一。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双侧交替性鼻塞,侧卧时下侧鼻腔阻塞加重,上侧鼻腔通气较好,转卧另一侧后,另一侧鼻腔又出现类似情况。例如,一些长期患有慢性鼻炎的患者,由于鼻腔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导致鼻甲骨肥大等结构改变,进而引起较为明显且持久的鼻塞症状,影响正常呼吸。
年龄方面,儿童慢性鼻炎患者鼻塞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夜间睡眠不安稳,长期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对于成年人,鼻塞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上,长期处于污染环境或有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慢性鼻炎鼻塞症状可能更易出现且加重。
2.鼻涕
鼻涕多为黏液性或黏脓性。黏液性鼻涕通常较为稀薄,呈半透明状;黏脓性鼻涕则较为黏稠,可能带有少量脓性成分。例如,慢性鼻炎患者的鼻腔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分泌功能亢进,导致鼻涕分泌增多,且性质发生改变。
儿童慢性鼻炎患者鼻涕可能会向后流入咽部,引起咳嗽等症状;成年人可能会因鼻涕增多而频繁擤鼻,给生活带来不便。
有过敏因素参与的慢性鼻炎患者,鼻涕可能更为清稀,呈水样,且量较多。
3.嗅觉减退
由于鼻腔通气不畅以及嗅区黏膜受到炎症影响,患者常出现嗅觉减退的情况。例如,慢性鼻炎病程较长时,嗅区黏膜长期受炎症刺激,导致嗅觉感受器功能下降,使得患者对气味的感知能力减弱。
儿童慢性鼻炎患者嗅觉减退可能不易被及时察觉,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对日常气味不敏感;成年人则能明显感觉到对气味的感知不如以往灵敏,影响对环境气味的辨别,如难以分辨食物的香味等。
4.头痛、头昏
慢性鼻炎患者有时可出现头痛、头昏等症状。其头痛多表现为钝痛或胀痛,一般是由于鼻腔黏膜肿胀,压迫鼻窦开口,导致鼻窦通气引流不畅,进而引起头部闷痛不适。例如,慢性筛窦炎常伴发慢性鼻炎,患者可出现头顶、枕部头痛。
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头痛、头昏症状,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精神不佳等;成年人则能明确感受到头部的不适,影响工作和学习时的精神状态。
二、急性鼻炎症状
1.初期(前驱期)
患者可出现全身不适、低热、畏寒等全身症状,同时鼻内有干燥、灼热感,鼻痒等局部症状。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初期,人体免疫系统开始反应,全身出现轻度的应激表现,而鼻腔黏膜受到病毒侵袭,出现黏膜血管收缩,进而导致干燥、灼热等感觉。
儿童急性鼻炎初期全身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如发热可能较为突出,体温可达到38℃左右甚至更高,还可能伴有食欲减退、哭闹不安等表现;成年人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低热可能持续1-3天。
生活方式上,过度劳累、受凉等情况后易出现急性鼻炎初期症状,例如长期熬夜后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病毒引发急性鼻炎。
2.急性期
鼻塞逐渐加重,由单侧鼻塞发展为双侧鼻塞,且鼻分泌物增多,开始为清水样涕,3-4天后可变为黏液脓涕。鼻塞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呼吸和睡眠,导致张口呼吸等情况。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鼻腔黏膜充血、肿胀,腺体分泌增加,初期为水样分泌物,后期由于继发细菌感染等因素,分泌物变为黏脓涕。
儿童急性鼻炎急性期鼻塞严重时可能影响哺乳,导致婴儿烦躁不安;成年人则因鼻塞影响正常的通气功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如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白天精神萎靡等。
部分患者在急性期还可出现嗅觉减退,以及伴有咳嗽、咽干、咽痛等症状,这是由于鼻腔炎症蔓延至咽喉部等部位引起的。
3.恢复期
鼻塞逐渐减轻,鼻涕逐渐减少,全身症状如低热等也逐渐消退。但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发展为慢性鼻炎等其他疾病。例如,一些患者急性鼻炎恢复期护理不当,再次受凉等,可能导致病情反复。
儿童急性鼻炎恢复期相对成年人可能更快一些,但仍需注意护理;成年人在恢复期也需要注意休息,促进身体完全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