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与支气管炎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情况上有区别。支气管扩张由感染和阻塞致支气管变形扩张,有慢性咳嗽、脓痰、咯血等表现,X线及HRCT有相应特征,治疗控感染、清分泌物等;支气管炎是气管等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有咳嗽、咳痰等,X线表现不同,治疗对症或控感染等,儿童、老人、妊娠期女性患病各有特点。
一、定义与病因
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多因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引发,比如儿童时期患过麻疹、百日咳等疾病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反复的感染会破坏支气管结构。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病因是病毒和细菌的反复感染形成了支气管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气温下降、呼吸道小血管痉挛缺血、防御功能下降等利于致病;烟雾粉尘、污染大气等慢性刺激也可引发;吸烟使支气管痉挛、黏膜变异、纤毛运动降低、黏液分泌增多有利感染;过敏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二、临床表现
支气管扩张: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咳嗽多为慢性,晨间及晚间体位改变时咳嗽尤为明显,每日痰量可达数百毫升,痰液静置后可分为三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黏液,下层为脓性物和坏死组织;咯血可反复发生,程度不等,从小量痰血至大量咯血。
支气管炎: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短,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起初为干咳或少量黏液痰,随后可转为黏液脓性痰,咳嗽加剧,偶伴痰中带血,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一般3-5天可消退,但咳嗽、咳痰可持续2-3周。
三、影像学检查
支气管扩张: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或呈卷发状阴影;高分辨率CT(HRCT)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主要检查方法,可显示支气管扩张的部位、范围、形态等,表现为支气管的柱状扩张、囊状扩张或曲张状扩张等。
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大多无异常表现,或仅有肺纹理增粗;急性支气管炎早期X线可无明显异常,病程稍长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
四、治疗原则
支气管扩张: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清除气道分泌物、处理咯血等。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如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通过体位引流、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促进痰液排出,保持气道通畅;对于反复大咯血且病变局限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咳嗽无痰时可用右美沙芬等镇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时可用溴己新等祛痰;有气喘时可用平喘药如氨茶碱等;若为细菌感染,可根据病原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同样主要是控制感染、祛痰、止咳、平喘等,缓解期主要是增强体质,预防复发。
五、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患支气管扩张可能与儿童期的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在临床表现上可能更易出现反复的发热、咳嗽、咳痰,且儿童的气道较窄,更容易出现气道阻塞等情况,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加强呼吸道护理,如帮助儿童进行体位引流等。儿童患支气管炎时,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密切观察病情,如体温变化、呼吸情况等,及时就医处理,且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等。
老年人:老年人支气管扩张可能因老年人本身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感染后更易迁延不愈,在治疗时要考虑老年人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选择对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药物。老年人患支气管炎时,由于老年人的呼吸功能减退,病情相对较重,更易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要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增强老年人的免疫力,如鼓励老年人适当运动等,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情况。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支气管扩张或支气管炎时,用药需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对于支气管扩张,要权衡感染控制和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生素等药物;对于支气管炎,同样要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来缓解症状,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