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与肺炎在解剖位置上相邻,病因有感染(细菌、病毒等)和非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关联,临床表现相互影响,诊断靠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上肺炎用抗感染药物,胸膜炎依情况处理,且不同人群表现及治疗有差异。
胸膜炎是发生在胸膜的炎症,胸膜包括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覆盖在肺表面的是脏层胸膜,衬于胸壁内面、纵隔外侧面和膈上面的是壁层胸膜。肺炎是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主要是肺部组织的炎症病变。两者在解剖上相邻,肺炎若未得到有效控制,炎症可能蔓延至胸膜引发胸膜炎;而胸膜炎也可能因感染等因素波及肺部导致肺炎。
病因方面的联系
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例如肺炎链球菌,既可以引起肺炎,当肺炎链球菌感染累及胸膜时,就会导致胸膜炎。常见的肺炎链球菌肺炎,若病情进展,炎症扩散到胸膜就可能发展为脓胸(胸膜炎的一种类型)。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容易在肺炎基础上并发胸膜炎,而且儿童肺炎并发胸膜炎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密切关注。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肺炎合并胸膜炎时恢复相对较慢,且发生重症感染的风险更高。
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也有引发胸膜炎的可能。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炎症波及胸膜的机制可能与病毒引起的免疫反应波及胸膜组织有关。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人群,无论是发生肺炎还是胸膜炎的风险都可能增加,因为吸烟会损害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影响肺部和胸膜的正常免疫屏障。有基础肺部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肺部本身存在病变,发生肺炎后更易累及胸膜引发胸膜炎,这类人群需要加强基础疾病的管理来降低两者同时发生的风险。
非感染因素: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同时累及肺部和胸膜,导致肺炎和胸膜炎同时出现。这类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肺部和胸膜炎症,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攻击肺部和胸膜组织所致。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需要长期密切监测肺部和胸膜情况,因为病情活动时更容易出现肺炎合并胸膜炎的情况,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同时,要注意对可能出现的肺部胸膜炎症的防范。
临床表现的相互影响
肺炎的表现: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可伴有胸痛,当肺炎累及胸膜时,胸痛会更加明显,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牵拉痛,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重,此时肺炎的胸痛表现就与胸膜炎的胸痛表现有了关联,提示炎症可能已经波及胸膜。
胸膜炎的表现:胸膜炎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部分患者也可伴有咳嗽,当胸膜炎是由肺炎蔓延而来时,咳嗽、咳痰等肺炎的表现可能已经存在,然后逐渐出现胸膜炎相关的胸痛、胸闷症状;而如果是先出现胸膜炎,炎症再波及肺部,那么先有胸膜炎的胸痛等表现,随后出现肺炎的咳嗽、咳痰等表现。在不同年龄段,临床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肺炎合并胸膜炎时,可能除了发热、咳嗽等表现外,更容易出现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等情况,因为儿童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老年人肺炎合并胸膜炎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发热可能不明显,而以胸闷、气短等表现为主,需要仔细鉴别。
诊断与治疗上的关联
诊断: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可见肺部的炎症浸润影。胸膜炎的诊断除了症状、体征外,胸部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等情况。当怀疑肺炎合并胸膜炎时,胸部CT检查往往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炎症以及胸膜的病变情况,有助于明确两者的关系,进行综合诊断。
治疗:肺炎的治疗主要是根据感染病原体选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感染选用抗生素。胸膜炎如果是肺炎继发的,在抗感染治疗肺炎的基础上,对于胸膜炎伴有胸腔积液的情况,可能需要根据胸腔积液的性质进行相应处理,如少量胸腔积液可随肺炎的好转逐渐吸收,大量胸腔积液可能需要进行胸腔穿刺抽液等操作。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因为肺炎和胸膜炎的治疗是相互关联的,两者的病情转归会相互影响。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肺炎合并胸膜炎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对于儿童肺炎合并胸膜炎,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