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肿大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症表现,常见原因有病毒感染(如腺病毒等致上感引发炎症性肿大,儿童因免疫不完善常见)和细菌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扁桃体炎反复发炎肿大),分类包括多见于儿童随年龄可退缩的生理性肿大和由疾病致伴咽部疼痛等不适的病理性肿大,症状有局部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呼吸不畅及全身感染引起的发热等,诊断靠体格检查见扁桃体体积增大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病原体检测),治疗分一般(休息饮食口腔卫生)、药物(细菌用抗生素病毒对症)、手术(严重影响功能或成其他脏器病灶时考虑),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密切观察呼吸吞咽等,成人要注意生活方式预防感染。
一、定义
扁桃体肿大是指扁桃体因各种原因出现体积增大的病理状态,扁桃体包括腭扁桃体、咽扁桃体等,临床中常提及的多为腭扁桃体肿大,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病症表现。
二、常见原因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如腺病毒、鼻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可反复刺激扁桃体,导致其炎症反应性肿大,儿童时期因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此类病毒感染引发扁桃体肿大较为常见。
2.细菌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常见致病菌,链球菌感染后可引发扁桃体炎,反复的链球菌感染会促使扁桃体反复发炎肿大,例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若未规范治疗易转为慢性,进而导致扁桃体肿大持续存在。
三、分类
(一)生理性肿大
多见于儿童,尤其是3-5岁的儿童,因扁桃体处于生理性增生阶段,可能无明显不适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退缩。
(二)病理性肿大
由疾病因素导致,如反复的急、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扁桃体部位的其他病变(如扁桃体肿瘤等)引起,此时多伴有咽部疼痛、异物感、呼吸或吞咽障碍等不适表现。
四、症状表现
(一)局部症状
1.咽部异物感:患者自觉咽部有物体堵塞感,尤其在吞咽时较为明显。
2.吞咽困难:扁桃体肿大明显时,可阻碍食物通过咽部,儿童可能表现为进食时抗拒、咀嚼缓慢等。
3.呼吸不畅:肿大的扁桃体可能阻塞气道,导致患者呼吸时打鼾、呼吸音粗,严重时可出现睡眠中呼吸暂停现象,儿童长期呼吸不畅可能影响颌面骨发育。
(二)全身症状
若为感染引起的扁桃体肿大,可能伴有发热、乏力、头痛等全身症状,体温可高达38℃-39℃甚至更高,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发热时更易出现惊厥等情况。
五、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间接喉镜或直接喉镜检查可见扁桃体体积增大,观察其颜色、表面有无脓性分泌物、溃疡等情况,同时可触摸扁桃体质地,判断是否有增生、硬结等异常。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
2.病原体检测:可取扁桃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病毒核酸检测,以明确具体的致病病原体,指导后续治疗。
六、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饮食: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
2.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饭后漱口,可使用淡盐水漱口,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有助于减轻扁桃体炎症。
(二)药物治疗(提及药物名称即可)
针对感染因素,细菌感染可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等;病毒感染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多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三)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发生的慢性扁桃体炎且扁桃体肿大严重影响呼吸、吞咽功能,或已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如风湿性心脏病、肾炎等)时,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儿童手术需谨慎评估。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扁桃体生理性肿大较为常见,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呼吸、吞咽情况,若出现夜间打鼾明显、反复发热伴扁桃体肿大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避免滥用解热镇痛药物等,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缓解症状,如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等)等。
(二)成人
成人扁桃体肿大多与反复感染相关,需注意养成良好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等降低机体抵抗力的行为,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若扁桃体肿大导致长期咽部不适影响生活质量,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