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从临床表现与病史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鉴别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和化脓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多有高尿酸血症等病史,关节液有尿酸盐结晶等;类风湿关节炎起病缓,累及小关节等;化脓性关节炎多有外伤等病史,关节液脓性等,不同人群鉴别时各有特殊考虑
一、临床表现与病史特点鉴别
1.痛风性关节炎
病史:多有高尿酸血症病史,部分患者有痛风家族史。好发于中年男性,女性多见于绝经后。常于夜间或清晨突然起病,多因饮酒、进食高嘌呤食物、劳累、受寒等诱发。
临床表现:首次发作常累及单一关节,以第一跖趾关节最为常见,其次为足背、踝、膝、指、腕、肘等关节。关节红、肿、热、痛,疼痛剧烈,数小时内达到高峰,疼痛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患者往往难以忍受。
2.类风湿关节炎
病史:起病缓慢,多与自身免疫相关,有一定遗传倾向,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
临床表现:常累及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多呈对称性、持续性肿胀疼痛,病情逐渐进展可出现关节畸形、功能障碍。晨僵明显,持续时间多大于1小时,且晨僵时间与病情活动度相关。
3.化脓性关节炎
病史:多有局部外伤史或全身感染病史,儿童相对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全身症状明显,如高热、寒战等。病变关节剧烈疼痛、红肿、功能障碍,拒动,关节液可为脓性。
二、实验室检查鉴别
1.血尿酸测定
痛风性关节炎:血尿酸水平多升高,一般男性血尿酸>420μmol/L,女性>360μmol/L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但部分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尿酸可不升高,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
类风湿关节炎:血尿酸多正常,可用于与痛风性关节炎鉴别。
化脓性关节炎:血尿酸一般正常,其诊断主要依靠关节液的细菌学检查,如关节液涂片革兰染色找细菌、细菌培养等。
2.关节液检查
痛风性关节炎:关节液中可找到尿酸盐结晶,这是痛风性关节炎确诊的重要依据。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双折光的针状尿酸盐结晶。
类风湿关节炎:关节液呈炎性改变,白细胞增多,可找到类风湿因子等自身抗体相关成分,但无尿酸盐结晶。
化脓性关节炎:关节液呈脓性,白细胞显著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三、影像学检查鉴别
1.X线检查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X线可无明显异常,慢性期可见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痛风石沉积处可见骨质穿凿样缺损,缺损边缘呈尖锐的增生钙化,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出现关节畸形,如天鹅颈样畸形、纽扣花畸形等,骨质侵蚀呈凿孔样改变。
化脓性关节炎:早期X线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增宽,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可发生关节强直。
2.CT及MRI检查
痛风性关节炎:CT可发现早期的痛风石及骨质侵蚀情况,MRI对软组织内尿酸盐结晶的显示较X线更敏感,能更早发现关节软骨、滑膜等病变。
类风湿关节炎:MRI可早期发现关节滑膜增厚、骨髓水肿等病变,对于判断病情活动度有重要价值。
化脓性关节炎:CT及MRI可更清晰显示关节内脓液分布、骨质破坏范围等,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痛风性关节炎相对少见,多与遗传代谢性疾病等相关,鉴别时需考虑儿童特殊的生理状况,如儿童化脓性关节炎需与儿童类风湿关节炎等鉴别,儿童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需结合多种检查综合判断,且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关节肿痛时,鉴别诊断需考虑妊娠期生理变化对检查结果的影响,如血尿酸测定可能因妊娠而有一定波动,需谨慎分析,同时要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在选择检查和可能的治疗时需权衡利弊。
3.老年人群:老年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鉴别诊断时要注意与老年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等鉴别,老年骨关节炎多有长期关节劳损史,X线表现以关节间隙狭窄、骨质增生为主,与痛风性关节炎的穿凿样缺损等表现不同,同时老年患者用药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