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热是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性疾病,儿童和青少年易患,有全身症状、心脏炎、关节炎、皮肤症状等表现,依据Jones标准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清除链球菌感染、抗风湿治疗,预防需预防链球菌感染和定期健康监测,各方面与多种因素相关,需综合考虑采取个体化防治策略。
一、定义与病因
风湿热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链球菌的某些成分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这些抗体与链球菌成分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身体的多个部位,引发炎症反应。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风湿热发病的重要启动因素,通常在咽喉部感染该细菌后,机体免疫反应异常引发风湿热。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易罹患,这与该年龄段人群的免疫系统发育特点以及生活中接触相关感染源的机会等因素有关,比如生活在拥挤环境中,容易发生链球菌的传播。
二、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可呈低热或高热,热型不定。还会有乏力、多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表现。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精神萎靡等情况更为明显,这与儿童的机体反应和耐受程度有关,因为儿童的身体对感染等应激反应的调节相对不如成人稳定。
2.心脏炎:是风湿热较为重要的表现,可累及心肌、心内膜及心包。心内膜炎以二尖瓣最常受累,主动脉瓣次之;心肌炎表现为心动过速、心音低钝等;心包炎可听到心包摩擦音。不同年龄的儿童心脏炎的表现有所差异,婴幼儿心脏炎往往起病急,症状相对较重,可能迅速出现心力衰竭等严重情况。
3.关节炎:多累及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肘关节等,呈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一般不遗留关节畸形。这是因为关节滑膜等组织受到免疫复合物的侵袭,引发炎症反应,而大关节相对更易受到影响,与关节的解剖结构和活动特点有关。
4.皮肤症状:可能出现环形红斑,多见于躯干及四肢屈侧,呈淡红色环形,边缘稍隆起,中心苍白;还可能出现皮下结节,多见于肘、腕、膝、踝等关节伸侧,呈圆形,质硬,无压痛。
三、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Jones标准,包括主要表现(心脏炎、多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皮下结节)、次要表现(发热、关节痛、急性期反应物升高、P-R间期延长)以及链球菌感染证据(咽拭子培养阳性、抗链球菌抗体升高)。当有两项主要表现或一项主要表现加两项次要表现,同时有近期链球菌感染证据时,高度提示风湿热。例如,患者有心脏炎的主要表现,同时有发热等次要表现以及链球菌感染指标阳性,就需要考虑风湿热的诊断。
四、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直至血沉、体温等恢复正常。这是因为活动会加重心脏等器官的负担,卧床休息有助于炎症的控制和机体的恢复。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以满足生长发育和疾病恢复的需求。
2.清除链球菌感染:首选青霉素治疗,杀灭体内的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由于儿童对青霉素的耐受性和反应情况,需要严格按照医疗规范使用,确保能有效清除感染源,防止风湿热复发。
3.抗风湿治疗:若有心脏炎,通常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泼尼松等。但在儿童使用时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为儿童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激素可能对生长发育等产生一定影响,需要权衡利弊并在严密监测下使用。对于关节炎等其他表现,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但同样要考虑儿童的用药安全性和个体差异。
五、预防措施
1.预防链球菌感染: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避免儿童长时间处于拥挤的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如果家庭成员中有链球菌感染患者,要避免儿童与其密切接触。一旦儿童出现咽痛等疑似链球菌感染的症状,要及时就医,进行咽拭子等检查,早期发现并治疗链球菌感染,是预防风湿热的关键措施。
2.定期健康监测:对于有风湿热病史或有风湿热高危因素的儿童,要定期进行心脏等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风湿热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等各个方面都与年龄、感染情况、机体免疫状态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在临床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取个体化的防治策略,以保障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