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性脑病有神经精神症状(早期有头痛、烦躁不安、失眠或嗜睡,进一步发展有意识障碍等)和呼吸循环系统表现(呼吸频率改变、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治疗包括改善通气(低流量持续吸氧、病情严重时机械通气)、控制感染(寻感染病灶选敏感抗生素)、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监测指标调整酸碱平衡、补充相应物质纠正电解质紊乱)。
一、肺性脑病的表现
(一)神经精神症状
1.早期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多为夜间及晨起时加重,这与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脑血管扩张有关,年龄较大、有基础肺部疾病病史的患者更易出现此类头痛。例如,长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由于长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脑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容易引发头痛。
烦躁不安也是常见的早期表现之一,尤其是老年患者,因为其神经系统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耐受性相对较差。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坐立不安、情绪波动较大等情况。
失眠或嗜睡也较为常见。对于有长期吸烟史、患有肺部疾病病史的人群,其呼吸功能已经受损,当发生肺性脑病时,大脑氧气供应不足,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如失眠或嗜睡。
2.进一步发展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从轻度的神志恍惚到重度的昏迷。例如,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中,如果合并肺性脑病,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轻度意识障碍时患者可能对时间、地点等的定向力出现障碍;重度时则完全昏迷不醒。
还可能出现扑翼样震颤,这与体内电解质紊乱及神经功能异常有关,但相对来说在肺性脑病中出现频率不如神经精神症状常见。对于老年患者以及有长期肺部疾病导致营养不良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相关并发症进而可能出现扑翼样震颤;而年轻患者如果肺部疾病急性加重严重导致肺性脑病时也可能出现。
(二)呼吸循环系统表现
患者呼吸频率通常会改变,如果是肺性脑病早期,可能呼吸加深加快,以试图排出更多二氧化碳;但随着病情加重,可能会出现呼吸浅慢甚至呼吸节律异常,如潮式呼吸等。循环系统方面可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现象,这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刺激交感神经有关。对于患有高血压合并肺部疾病的患者,肺性脑病时这种心率和血压变化可能会更为复杂,需要密切监测,因为本身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可能就较大,再加上肺性脑病的影响,更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风险增加的情况。
二、肺性脑病的治疗
(一)改善通气
1.氧疗
一般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方式。对于慢性肺部疾病导致肺性脑病的患者,低流量吸氧可以避免迅速纠正缺氧后对呼吸中枢抑制加重二氧化碳潴留的情况。例如COPD患者,其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如果高流量吸氧,可能会使呼吸中枢受到抑制进一步加重病情。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心肺功能相对较弱以及可能存在其他基础疾病,低流量吸氧更为安全,能在改善缺氧的同时避免过度抑制呼吸。
2.机械通气
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如呼吸浅慢、二氧化碳潴留严重等情况时需进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排出二氧化碳,纠正缺氧。对于急性加重期的COPD患者合并肺性脑病时,如果常规治疗无效,机械通气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机械通气的参数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氧浓度等,以达到最佳的通气效果,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反应,避免气压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二)控制感染
积极寻找感染病灶,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肺部感染是引起肺性脑病的常见诱因之一,尤其是在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时。对于有长期吸烟史、免疫力相对较低的患者,更容易合并肺部感染,此时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至关重要。例如,对于痰培养提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患者,根据药敏试验选用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从而控制肺部感染,缓解肺性脑病的病情
(三)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通过监测血气分析等指标来调整酸碱平衡。肺性脑病患者常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电解质紊乱,如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补充碳酸氢钠等纠正酸中毒,同时补充钾盐等纠正电解质紊乱。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肾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减退,在纠正电解质紊乱时需要更加谨慎,避免纠正过快导致新的电解质失衡。例如,在补充钾盐时,要密切监测血钾水平,根据血钾情况调整补钾速度和剂量,防止高钾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