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炎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非特异性感染疾病,分急性和慢性,急性多由致病菌逆行感染等引起,有局部及全身症状;慢性常由急性迁延或继发其他疾病所致,局部有坠胀等症状。诊断靠体格、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急性需一般及药物治疗,慢性有药物和手术治疗,不同人群如青年、老年、儿童患附睾炎影响不同,需注意相应事项。
一、附睾炎的分类及病因
急性附睾炎:
病因:多由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致病菌经输精管逆行进入附睾造成。经尿道器械操作、频繁导尿、前列腺摘除术后留置尿管等均易引起附睾炎。性生活不规律、久坐、长时间骑车等也可能增加急性附睾炎的发病风险。例如,一些长期从事驾驶工作的男性,由于会阴部长期受压迫,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容易诱发急性附睾炎。
好发人群:各年龄段男性均可发病,中青年相对更为多见,这与该年龄段男性性活动较频繁有关。
慢性附睾炎:
病因:常由急性附睾炎未彻底治愈迁延而来;部分患者无急性炎症过程,多继发于慢性前列腺炎或损伤。
好发人群:同样以中青年男性为主,病程较长,症状相对隐匿。
二、附睾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附睾炎:
局部症状:突然发病,阴囊内疼痛剧烈,可向同侧腹股沟区及下腹部放射,伴有阴囊红肿,附睾肿大。在发病初期,附睾可先从附睾尾部发生肿胀、疼痛,然后可蔓延至附睾头部。用手触摸时,能明显感觉到附睾增大、触痛明显。
全身症状:可伴有高热、寒战、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例如,患者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40℃,同时可能出现精神萎靡等表现。
慢性附睾炎:
局部症状:阴囊有坠胀感,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同侧腹股沟区。附睾可呈轻度增大、变硬,有轻度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附睾尾部有结节形成。
全身症状: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但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比如在劳累、长时间行走后症状可能加重。
三、附睾炎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检查阴囊,观察阴囊皮肤有无红肿,触摸附睾的大小、质地、有无压痛等情况。急性附睾炎时,附睾肿大明显,触痛剧烈;慢性附睾炎时,附睾质地相对硬,有结节感。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有感染存在。尿液检查可了解有无泌尿系统感染的情况,有助于判断附睾炎是否与泌尿系统感染相关。
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是常用的方法,可清晰显示附睾的形态、大小以及有无炎性包块等情况。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还可能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更准确地评估附睾的病变情况。
四、附睾炎的治疗原则
急性附睾炎:
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阴囊,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可用局部冷敷缓解疼痛,早期冷敷可减轻肿胀,72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炎症消退。
药物治疗:根据病原菌的类型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通常需要静脉输注抗生素,待症状改善后可改为口服抗生素,疗程一般为2-4周。
慢性附睾炎:
药物治疗:可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可配合使用一些改善症状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坠胀感。
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附睾炎,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进行附睾切除术,但手术需谨慎选择,因为切除附睾可能会对生育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年轻未育患者。
五、附睾炎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青年男性:附睾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生育功能。因为附睾是精子成熟和储存的场所,附睾炎会影响精子的质量和运输。所以青年男性一旦出现附睾炎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避免病情迁延不愈对生育造成不良影响。
老年男性:老年男性患附睾炎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病,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同时,老年男性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在治疗附睾炎时需要更加谨慎,要充分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例如,糖尿病患者患附睾炎时,血糖控制情况会影响炎症的恢复,需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进行附睾炎的治疗。
儿童附睾炎:儿童附睾炎相对少见,多与泌尿系统畸形、感染扩散等有关。儿童附睾炎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炎症可能会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治疗时要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尽量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合理的休息、局部护理等,药物治疗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等情况谨慎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