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感染低烧指体温37.3℃~38℃,会伴随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呼吸道(咳嗽、咽干咽痛)、消化道(食欲不振、少数腹泻)等症状,应对可采取非药物干预(休息、物理降温、补充水分),不同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有相应注意事项,儿童要关注精神等,老年人要监测生命体征等,孕妇要谨慎处理且避免乱用药。
一、新型冠状感染低烧的定义及体温范围
新型冠状感染引起的低烧一般指体温在37.3℃~38℃之间。这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体温升高但未达到高热程度的情况。
二、新型冠状感染低烧伴随的其他症状
1.全身症状
乏力:患者会感觉身体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由于机体在与病毒斗争过程中消耗了较多能量,且炎症反应等因素影响了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对于儿童患者来说,可能表现为不愿意玩耍、精神萎靡;对于成年患者,可能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如无法正常上班、做家务等。
肌肉酸痛:多表现为全身肌肉,尤其是四肢肌肉的酸痛感。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引发的炎症介质释放,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疼痛感觉。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出现,儿童可能会通过哭闹等方式表达不适,成年患者则能明确表述肌肉酸痛的部位和程度。
2.呼吸道症状
咳嗽:多为干咳,也可能伴有少量白痰。这是病毒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的反应。儿童患者咳嗽可能相对不典型,有的可能只是喉咙有痰音;成年患者咳嗽可能会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严重时可能导致胸部不适等。
咽干、咽痛:病毒感染可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炎症,导致咽干、咽痛的感觉。儿童可能表现为不愿意进食,尤其是固体食物,因为吞咽时会加重咽痛;成年患者可能会感觉咽部异物感明显,影响正常的语言交流和进食。
3.消化道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对食物缺乏兴趣。儿童可能表现为奶量减少(对于婴儿)或正常饮食量下降;成年患者则可能出现进食量明显减少,长期食欲不振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身体恢复。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腹泻:新型冠状病毒有时也会影响消化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症状。儿童腹泻可能会引起脱水等并发症,需要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成年患者腹泻可能会导致水电解质失衡,严重时需要及时就医调整。
三、新型冠状感染低烧的应对措施及注意事项
1.非药物干预
休息: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儿童应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家长可以为其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成年患者也应避免过度劳累,保证每天有7~8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让身体得以修复。
物理降温:对于低烧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对于儿童,可以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擦拭时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冻伤儿童皮肤;成人也可以采用类似方法,同时要注意室内温度适宜,避免着凉。
补充水分:鼓励患者多喝水,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病毒排出。儿童可以少量多次喂水;成人每天饮水量建议在1500~2000毫升左右。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在低烧时更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以及精神状态。如果儿童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止、呼吸急促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同时,在物理降温时要特别注意使用温水,避免使用过冷的水导致儿童不适。另外,儿童的饮食要注重营养均衡,虽然食欲不振,但仍要尽量保证必要的营养摄入,可以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粥、果汁、蔬菜泥等。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低烧时可能病情变化较快。要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老年人如果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低烧可能会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需要更加关注基础疾病的指标变化。在休息方面,要保证老年人有舒适的休息环境,适当调整床铺的舒适度等。饮食上要注意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但要避免进食过多油腻、刺激性食物。
孕妇:孕妇出现低烧时要谨慎处理。物理降温是主要的降温方式,同时要密切观察自身和胎儿的情况。如果出现阴道流血、腹痛等异常情况或低烧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在休息和饮食方面,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饮食要营养全面,避免自行服用未经医生指导的药物,因为一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