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溶栓治疗有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绝对禁忌症包括活动性内出血、近期颅内出血等;相对禁忌症有未控制的高血压、近期创伤史等多种情况,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女性、有特殊生活方式及特定病史人群在评估溶栓禁忌症时需各有侧重,要严格把握溶栓适应症以降低风险。
1.活动性内出血:如消化道大出血等情况,因为溶栓药物会促进血液的溶解,可能导致正在出血的部位出血进一步加重,使病情恶化。对于有活动性内出血的肺栓塞病人,溶栓治疗会危及生命,所以是绝对禁忌。
2.近期(2-4周)颅内出血:颅内血管破裂出血后,溶栓会破坏颅内已有的凝血-止血平衡,加重颅内出血的程度,可能导致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因此近期颅内出血是肺栓塞溶栓治疗的绝对禁忌症。
相对禁忌症
1.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的未控制高血压患者,溶栓时血压进一步波动升高的风险较大,可能引发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后果。因为高血压患者本身血管壁承受压力较大,溶栓药物可能导致血管内压力变化,加重对血管的损害。
2.近期(2-4周)创伤史,包括头部外伤、创伤性心肺复苏:创伤后人体的凝血-修复机制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溶栓可能干扰正常的凝血过程,导致创伤部位再次出血或引发其他出血相关并发症。例如头部外伤后溶栓,可能导致颅内再次出血;创伤性心肺复苏后溶栓,可能影响胸部等创伤部位的止血。
3.近期(<3周)外科大手术:外科大手术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伤口部位正在愈合,溶栓会增加伤口出血的风险,影响伤口的正常愈合,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性并发症。
4.近期(<2周)不能压迫止血部位的血管穿刺:如颈部、腹股沟等部位的血管穿刺后不久进行溶栓,由于穿刺部位尚未完全止血,溶栓药物会破坏局部的凝血状态,导致穿刺部位出血难以控制,引发严重的出血问题。
5.妊娠:妊娠期间女性的生理状态特殊,溶栓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同时妊娠女性本身出血风险也会增加,所以妊娠是肺栓塞溶栓治疗的相对禁忌症。
6.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心内膜存在病变,溶栓可能导致感染性栓子脱落,进一步加重感染扩散,同时也增加出血的风险,所以感染性心内膜炎是肺栓塞溶栓治疗的相对禁忌症。
7.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时,药物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受损,溶栓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加重,增加肝脏的负担;肾功能不全时,溶栓药物的排泄受到影响,容易在体内蓄积,增加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例如肾功能不全患者,溶栓药物清除减慢,血药浓度升高,出血可能性增大。
8.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变:此类患者视网膜血管脆弱,溶栓可能导致视网膜出血,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等严重后果,所以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变是肺栓塞溶栓治疗的相对禁忌症。
特殊人群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包括凝血-纤溶系统的功能,同时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在评估溶栓禁忌症时需要更加谨慎。例如老年高血压患者,本身血压调节能力差,未控制的高血压风险更高;老年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溶栓药物的排泄受影响更明显,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等指标。
儿童:儿童肺栓塞相对少见,但溶栓治疗的风险更高。儿童的凝血-纤溶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溶栓后出血风险极大;而且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和后果可能更严重。所以儿童肺栓塞溶栓治疗需要极其严格地把握禁忌症,优先考虑非溶栓的治疗方法,如抗凝等,只有在极为严格的评估下,确认受益大于风险时才谨慎选择溶栓治疗。
女性:除了妊娠因素外,女性在生理期时本身凝血状态可能有一定变化,溶栓时出血风险可能增加,需要在评估时考虑生理期对凝血的影响。同时,女性可能合并一些与性别相关的疾病,如某些妇科疾病等,在评估相对禁忌症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大量饮酒者,酒精可能影响肝功能,增加溶栓后肝脏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长期吸烟人群可能合并肺部其他疾病,同时血管弹性等可能受影响,在评估溶栓禁忌症时需要考虑这些生活方式因素对整体病情和溶栓风险的影响。
有特定病史人群:如既往有严重出血性疾病病史的患者,溶栓后再次出血的风险极高,属于绝对或相对禁忌症需要重点考虑;有脑梗死病史但处于稳定期的患者,溶栓时需要谨慎评估,因为溶栓可能引发再次脑血管事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