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体格检查需观察皮肤外观及黏膜情况;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关注白细胞及分类、嗜酸性粒细胞)、过敏原检测(体内试验如皮肤点刺、斑贴试验,体外试验如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自身抗体检测、生化检查(肝肾功能等);其他检查有皮肤活检(特殊情况时)和激发试验(特殊情况且严格掌握规范时),不同年龄、特殊生活方式等患者检查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体格检查
1.皮肤外观检查:医生会仔细观察皮肤损害的形态、大小、分布等情况。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皮肤通常会出现风团,风团大小不一、形态多样,可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颜色可为红色或白色,且风团一般会在数小时内消退,但新的风团可不断出现,分布部位不固定。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皮肤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儿童患者由于皮肤较为娇嫩,风团可能相对更明显。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的人群,需留意皮肤风团是否与接触相关因素有关。
2.其他部位检查:除了皮肤,还会检查患者的黏膜部位,看是否有累及,比如口腔黏膜等,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累及范围。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及分类: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增高,若伴有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比例会增高。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血常规的变化可能更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血常规正常参考值不同,成人白细胞总数正常范围一般是(4-1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约50%-70%等。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通常会增高,这是因为慢性荨麻疹与变态反应有关,嗜酸性粒细胞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发挥一定作用。儿童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的正常范围与成人有差异,一般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在0.005-0.05之间,计数在(0.02-0.5)×10/L左右。
2.过敏原检测
体内试验:
皮肤点刺试验:是常用的体内过敏原检测方法。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患者皮肤上,然后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果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15-20分钟后会在点刺部位出现风团、红斑等阳性反应。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时,操作需注意力度等,儿童患者皮肤较薄,操作要更加轻柔。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处于花粉较多环境的人群,需重点检测花粉相关过敏原。
斑贴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接触性过敏原。将可疑过敏原贴敷于患者皮肤表面,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皮肤反应。适用于怀疑接触性皮炎相关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不同年龄患者斑贴试验的贴敷时间和观察标准可能有细微差异。
体外试验: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水平来判断患者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例如,检测对尘螨、花粉等过敏原的特异性IgE。对于儿童患者,血清标本的采集需要注意量的合适性,避免影响检测结果。不同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正常参考值不同,一般来说,特异性IgE水平升高提示患者对相应过敏原过敏。
3.自身抗体检测: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性因素,需要检测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等。自身抗体检测对于判断是否为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自身抗体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不同,在儿童患者中,自身抗体阳性的意义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患者,自身抗体检测更具重要性。
4.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因为一些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物可能会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通过生化检查可以监测患者的身体基础状况,保障治疗的安全性。例如,对于长期服用抗组胺药物的患者,定期检查肝肾功能是很有必要的,不同年龄患者肝肾功能的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患者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更需关注其指标变化。
三、其他检查
1.皮肤活检:一般情况下慢性荨麻疹不需要常规进行皮肤活检,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怀疑有其他皮肤疾病合并慢性荨麻疹时,可进行皮肤活检。通过皮肤活检可以观察皮肤组织的病理变化,有助于明确诊断。对于儿童患者,皮肤活检需要谨慎操作,选择合适的部位,减少对儿童皮肤的损伤。
2.激发试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药物引起的慢性荨麻疹,可能会进行激发试验来明确诱因,但激发试验有一定风险,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对于不同年龄、健康状况的患者,激发试验的风险和操作要求不同,儿童患者进行激发试验需更加谨慎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