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和智齿发炎在发病部位、病因、症状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上有区别。腮腺炎发病部位主要在腮腺,病因有病毒或细菌感染,症状有不同类型表现,诊断依据症状、流行病学等,治疗分对症支持或用抗生素等;智齿发炎发病在智齿周围牙龈,因智齿萌出不全等致炎,有相应症状,靠口腔检查诊断,治疗有局部冲洗、用抗生素及拔智齿等,儿童、孕妇、老年人患时各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发病部位
腮腺炎:主要发病部位为腮腺,腮腺位于双侧面部耳垂周围区域。儿童及青少年是腮腺炎的高发人群,比如流行性腮腺炎多发生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通常是双侧腮腺先后或同时受累。
智齿发炎:发病部位是智齿周围的牙龈组织,智齿是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多见于18-25岁的青年人群,也可见于有智齿萌出的其他年龄段人群。
二、病因
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例如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场所易造成传播。
化脓性腮腺炎:常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多发生于身体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如术后患者、长期卧床的患者等,由于唾液分泌功能减退,细菌容易逆行感染腮腺。
智齿发炎:主要是由于智齿萌出不全,牙冠与牙龈之间形成较深的盲袋,食物残渣容易嵌塞在盲袋内,加上口腔内细菌滋生,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就会引发智齿周围牙龈的炎症,比如熬夜、过度疲劳后容易诱发智齿发炎。
三、症状表现
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起病较急,先有单侧腮腺肿大,然后另一侧也可肿大,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有疼痛和触痛,咀嚼食物时疼痛加剧,还可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体温可高达39℃以上,病程大约1-2周。
化脓性腮腺炎:单侧腮腺肿胀,局部皮肤发红、发热、疼痛明显,挤压腮腺时可见脓液从腮腺导管口流出,全身症状较明显,可有高热、寒战等表现。
智齿发炎:主要表现为智齿周围牙龈红肿、疼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受限,患者张不开嘴,影响进食和说话,炎症严重时可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牙龈局部可见糜烂、溢脓等情况。
四、诊断方法
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根据典型的腮腺肿大、疼痛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史(如接触过腮腺炎患者),一般可初步诊断,血清学检查可发现腮腺炎病毒抗体升高有助于确诊。
化脓性腮腺炎:通过体格检查发现单侧腮腺红肿、压痛,挤压有脓液流出,结合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辅助诊断。
智齿发炎:通过口腔检查可见智齿周围牙龈红肿,探诊有出血,盲袋内有脓性分泌物,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一般可明确诊断。
五、治疗原则
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患者需要隔离休息,保持口腔清洁,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发热时可给予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发病早期可使用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但一般在发病24小时内使用效果较好。
化脓性腮腺炎: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同时要保持唾液分泌通畅,可通过咀嚼无糖口香糖等方式促进唾液分泌。
智齿发炎:首先进行局部冲洗,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智齿周围盲袋,然后局部上药,如碘甘油等,同时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联合甲硝唑等,待炎症消退后,对于有保留价值的智齿可考虑行冠周龈瓣切除术,对于无保留价值的智齿可在炎症消退后择期拔除。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腮腺炎时,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密切观察体温及腮腺肿胀情况,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流行性腮腺炎在儿童中易造成聚集性发病,要注意隔离。儿童患智齿发炎时,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口腔情况及是否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及时带儿童就诊,避免炎症加重影响咀嚼和颌面部发育。
孕妇:孕妇患腮腺炎时,要谨慎使用药物,因为某些抗病毒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如物理降温等。孕妇患智齿发炎时,在治疗上要权衡利弊,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如局部冲洗等,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抗生素。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无论是腮腺炎还是智齿发炎,病情可能较为严重,恢复相对较慢。老年人患腮腺炎时,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脑膜炎、胰腺炎等,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老年人患智齿发炎时,要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炎症的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