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肿瘤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肿块或肿胀,口腔内或面部可现异常肿块,不同年龄段、性别及生活方式相关人群发病风险有别;疼痛,早期可能无明显疼痛,随肿瘤生长侵犯周围组织等可致疼痛,不同人群疼痛表现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影响;溃疡,口腔内经久不愈、边缘不整齐、基底不平的溃疡,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相关人群溃疡发生风险不同;功能障碍,肿瘤累及相关部位可致张口困难、语言不清、吞咽困难等,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相关人群功能障碍表现有差异;牙齿异常,肿瘤侵犯牙槽骨致牙齿松动、移位、疼痛甚至脱落等,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相关人群牙齿异常情况不同。
一、肿块或肿胀
表现:口腔内或面部可出现异常肿块,大小、形状各异,有的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例如,牙龈瘤常表现为牙龈部位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质地较硬或韧;颌骨的肿瘤可能导致面部相应部位肿胀,外观上可见局部膨隆。
年龄性别因素:不同年龄段和性别均可发生,儿童时期颌面部肿瘤相对少见,但也有如视网膜母细胞瘤可转移至眶周等口腔颌面部情况;中青年女性可能因内分泌等因素影响下某些肿瘤的发生,如腮腺的多形性腺瘤男女均可发病,但发病特点可能有所不同。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可能增加口腔癌等发生肿块的风险,有相关研究表明吸烟人群口腔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吸烟人群。有口腔颌面部外伤病史或既往有某些良性肿瘤复发史的人群,肿块出现的风险可能更高。
二、疼痛
表现:早期肿瘤可能无明显疼痛,随着肿瘤生长侵犯周围组织、神经等可引起疼痛。例如,舌癌早期可能仅有轻微疼痛或麻木感,当肿瘤侵犯到神经或继发感染时,疼痛会加剧;牙龈癌侵犯牙槽骨、神经时可出现牙痛、局部疼痛并放射至耳部等。
年龄性别因素:儿童肿瘤引起疼痛相对较少见,若出现疼痛可能提示肿瘤生长较快或有继发改变;女性在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与平时略有不同,但一般不影响肿瘤疼痛表现的本质。生活方式中,长期咀嚼槟榔的人群,其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等病变可能继发肿瘤,疼痛症状会更明显;有口腔局部感染病史的人群,肿瘤发生时疼痛可能被感染疼痛掩盖或加重。有口腔颌面部手术史等病史的人群,肿瘤复发引起疼痛时需特别注意鉴别。
三、溃疡
表现:口腔内经久不愈的溃疡,如口腔溃疡一般1-2周可愈合,而肿瘤性溃疡则长时间不愈合,且溃疡边缘不整齐,基底不平,可能伴有渗血等。例如,口腔癌常表现为口腔溃疡长期不愈,溃疡周围有硬结等。
年龄性别因素:老年人群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肿瘤性溃疡相对更易发生且愈合困难;女性在更年期后,内分泌变化可能影响口腔黏膜状态,增加溃疡相关肿瘤的发生风险。生活方式上,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可降低机体免疫力,使口腔溃疡等更易恶变形成肿瘤性溃疡;有口腔卫生不良习惯的人群,如不按时刷牙、漱口等,易引发口腔感染,进而可能导致肿瘤性溃疡的发生。有口腔黏膜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扁平苔藓等,发生肿瘤性溃疡的可能性增加。
四、功能障碍
表现:肿瘤累及咀嚼肌、颞下颌关节等可引起张口困难;累及舌体可导致语言不清、吞咽困难等。例如,腮腺肿瘤若侵犯面神经等可影响面部表情运动,同时可能因肿块压迫等导致张口受限;舌部肿瘤可使舌头活动受限,影响说话和进食。
年龄性别因素:儿童期肿瘤导致功能障碍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如颌骨肿瘤影响面部发育和咀嚼、语言功能等;女性在妊娠期等特殊时期,若发生口腔颌面部肿瘤,功能障碍可能对自身和胎儿产生影响,需谨慎处理。生活方式中,长期单侧咀嚼的人群,若该侧发生肿瘤,功能障碍可能更明显;有口腔颌面外伤后功能未完全恢复又发生肿瘤的人群,功能障碍会进一步加重。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影响口腔颌面部功能的人群,肿瘤发生时功能障碍表现可能更复杂。
五、牙齿异常
表现:肿瘤侵犯牙槽骨可导致牙齿松动、移位、疼痛,甚至牙齿脱落等。例如,颌骨的恶性肿瘤可破坏牙槽骨结构,使牙齿松动明显;牙龈肿瘤也可影响牙齿的稳固性。
年龄性别因素:青少年时期颌骨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肿瘤侵犯牙槽骨对牙齿和颌骨发育影响更大;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牙齿周围组织状态,若发生肿瘤,牙齿异常表现可能与非孕期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中,喜欢吃硬物等不良习惯可能导致牙齿损伤,增加肿瘤发生时牙齿异常的风险;有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病史的人群,肿瘤发生时牙齿异常情况可能更严重。有口腔正畸治疗史的人群,肿瘤侵犯牙槽骨时牙齿异常表现可能不典型,需仔细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