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与病毒性肺炎在病因、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存在差异,流感由特定流感病毒引起,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突出,影像学多无明显异常或有非特异性改变,靠流行病学史等诊断,早期用抗流感病毒药等治疗,多数预后好但高危人群可致重症;病毒性肺炎由多种病毒引起,症状轻重不一,影像学表现多样,靠临床表现等诊断,依病毒情况处理,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高危人群预后差。
一、病因方面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包括甲型、乙型、丙型流感病毒等,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飞沫传播等方式在人群中快速传播,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人群均可能感染,若本身有慢性病史等情况可能增加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
病毒性肺炎:可由多种病毒引起,如冠状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病原体种类更多样,不同病毒的传播特点和易感人群略有差异,比如儿童相对更易感染某些引起病毒性肺炎的病毒,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后发生重症病毒性肺炎的几率可能更高。
二、临床症状方面
流感:起病多较急,主要症状为高热(体温可迅速升至39℃-40℃甚至更高)、头痛、肌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较为突出,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如可出现咳嗽、咽痛等,但一般程度较轻。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可能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相对常见;老年人感染流感后病情变化可能更复杂,易出现并发症等。
病毒性肺炎:症状可轻可重,部分患者起病较隐匿,症状相对流感可能更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如咳嗽较为明显,可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痰液,也可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发热程度个体差异较大,有的为低热,有的也可出现高热,但全身中毒症状相对流感可能没那么重,但病情严重时也可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等表现,不同病毒导致的病毒性肺炎在症状细节上可能有一定差别,比如某些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可能更易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患病毒性肺炎时可能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密切关注。
三、影像学表现方面
流感:一般胸部影像学可无明显异常,或仅表现为轻度的肺部纹理增粗等非特异性改变,但在合并细菌性感染等并发症时可能出现相应肺部炎症浸润等表现。
病毒性肺炎:胸部影像学表现多样,不同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影像学特点有一定差异,比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在儿童中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模糊,可见小点片状、斑片状阴影等;某些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可能出现肺部磨玻璃影、浸润影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实变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像学表现可能因身体发育等因素有一定不同,儿童的肺部解剖结构等特点使得影像学表现可能与成人有差异。
四、诊断方面
流感:主要依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如快速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快速抗原检测可较快出结果,但敏感性相对核酸检测可能稍低,核酸检测是诊断流感病毒感染的重要依据,不同年龄人群进行检测时操作等基本类似,但儿童样本采集可能需要更耐心细致。
病毒性肺炎:除了依据临床表现外,需要结合胸部影像学、实验室病毒核酸检测等,病毒核酸检测是明确病毒性肺炎病原体的关键,不同病毒的检测方法可能有差异,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样本采集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尽量减少患儿不适。
五、治疗方面
流感:早期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有一定效果,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等,但需注意药物的适用年龄等情况,儿童使用需严格遵循相关用药规范,非药物干预包括休息、多饮水等,不同年龄人群休息和多饮水的具体要求可根据其自身情况调整,比如儿童要保证充足休息且鼓励其适当饮水但避免过量引起不适。
病毒性肺炎:根据不同的病毒病原体进行相应处理,有的病毒性肺炎可能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呼吸困难时给予吸氧等,对于有明确病毒针对性药物的情况使用相应药物,同样要考虑不同年龄人群的特点,儿童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合适性,护理上要注重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六、预后方面
流感: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经过适当治疗后可逐渐康复,但少数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可能发展为重症流感,出现肺炎等并发症,预后相对较差,不同年龄中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疾病等人群属于高危人群,需重点关注其病情变化。
病毒性肺炎:预后与病原体种类、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基础状况等有关,某些病毒性肺炎经过及时治疗可康复,而严重的病毒性肺炎可能导致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预后不良,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等预后相对更差,需要密切监测和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