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1型糖尿病患者因自身免疫攻击胰岛β细胞致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抵抗及相对不足等)、感染因素(细菌、病毒感染引发应激致升糖激素增加、脂肪分解产酮体)、饮食因素(糖尿病患者不合理饮食或过度饮酒致血糖波动、脂肪分解产酮体)、应激因素(手术、创伤、精神刺激致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脂肪分解产酮体)及其他因素(药物使用不当、妊娠致血糖控制不佳、代谢失衡产酮体)引发。
1.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例如,遗传因素可能使某些人群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攻击胰岛细胞,当遇到病毒感染等诱因时,就容易引发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青少年等人群中1型糖尿病相对多见,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机体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便分解脂肪产生酮体,当酮体生成过多超过机体代谢能力时,就会发生酮症酸中毒。
2.2型糖尿病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如感染、严重应激等,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抵抗),同时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也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一些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下,自身胰岛素分泌功能逐渐受损,当遭遇感染等应激情况时,就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
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胃肠道感染等。细菌感染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这些激素会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使血糖升高,同时促进脂肪分解,产生大量酮体。例如,肺炎患者由于肺部感染,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血糖升高且酮体生成增多,若未及时控制,就可能发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比如柯萨奇病毒感染等,病毒感染可能影响胰岛细胞功能,导致胰岛素分泌紊乱,进而引发酮症酸中毒。儿童等人群在病毒感染时更需关注血糖情况,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感染后更易出现血糖及代谢的紊乱。
饮食因素
1.糖尿病患者不合理的饮食:长期高糖饮食的糖尿病患者,如果突然大幅减少进食量,或者饥饿、暴饮暴食等,都可能引起血糖波动。例如,糖尿病患者过度节食,机体能量供应不足,就会分解脂肪产生酮体;而暴饮暴食可能导致血糖急剧升高,同时脂肪分解加速,引发酮症酸中毒。一些不规律饮食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血糖和代谢的失衡,增加酮症酸中毒的风险。
2.过度饮酒: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过度饮酒可能影响血糖代谢。酒精代谢会干扰机体的正常代谢过程,一方面可能抑制肝糖输出,导致低血糖,进而刺激机体分泌升糖激素,另一方面酒精代谢产生的物质可能影响脂肪代谢,促使酮体生成。长期大量饮酒的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风险相对较高。
应激因素
1.手术:手术属于严重的应激事件,患者在手术前后可能出现应激反应,导致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速,产生酮体。例如,糖尿病患者进行大型手术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若血糖控制不佳,就容易引发酮症酸中毒。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对手术应激的反应不同,儿童手术时更需密切监测血糖和酮体情况,因为儿童的代谢调节能力相对较弱。
2.创伤:严重的创伤,如车祸、外伤等,会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激素失衡,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增加,酮体生成增多。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创伤后应激反应下发生酮症酸中毒的风险可能更高,因为其胰岛素分泌及代谢调节功能相对较差。
3.精神刺激:突然的精神刺激,如过度紧张、焦虑、悲伤等,也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血糖和脂肪代谢。糖尿病患者在遭遇重大精神刺激时,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多,若本身血糖调节存在问题,就容易引发酮症酸中毒。不同性别患者在面对精神刺激时的应激反应可能有差异,但都需要关注血糖变化,女性患者在情绪波动时更应注意自身血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其他因素
1.药物使用不当:糖尿病患者自行停用胰岛素或减药不当,会导致血糖控制不佳,脂肪分解增加,引发酮症酸中毒。例如,1型糖尿病患者依赖胰岛素治疗,若擅自停用胰岛素,很快就会出现酮症酸中毒相关表现。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不规范使用降糖药物,也可能导致血糖失控,进而引发酮症酸中毒。
2.妊娠:妊娠期间,女性身体的内分泌环境发生变化,糖尿病孕妇可能出现胰岛素抵抗加重,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的情况。同时,妊娠反应、饮食改变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血糖代谢,若血糖控制不佳,就容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尤其是在妊娠中晚期,孕妇的代谢负担加重,更需密切监测血糖,保障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