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斑即黄褐斑,是面部对称性色素沉着病,成因包括内分泌、紫外线、遗传、皮肤屏障受损及其他因素,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有关,预防需防晒、调节内分泌、维护皮肤屏障、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出现应及时就医。
一、肝斑的定义与特征
肝斑,医学上称为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面部的对称性色素沉着疾病,表现为脸颊两侧等部位出现黄褐色的斑片,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
二、可能的成因
(一)内分泌因素
1.女性激素影响: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水平变化与黄褐斑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大幅波动,约有2/3的孕妇会出现黄褐斑,称为妊娠斑,分娩后多数会有所减轻,但也有部分会持续存在。这是因为雌激素可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素体,孕激素则能促进黑素体的转运和扩散。
2.其他内分泌疾病:一些内分泌疾病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能通过影响激素水平而诱发黄褐斑。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由于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加快,可能导致色素沉着。
(二)紫外线照射
紫外线是引起黄褐斑加重和诱发的重要因素。紫外线可激活黑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促进黑素合成,同时还会损伤皮肤细胞,引起炎症反应,进一步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素,导致面部出现黄褐斑。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尤其是夏季,若不注意防晒,黄褐斑的发病风险和严重程度都会增加。
(三)遗传因素
遗传易感性在黄褐斑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黄褐斑患者,那么个体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的多态性与黄褐斑的易感性相关,携带相关易感基因的人群在相同的环境因素刺激下,更容易出现黄褐斑。
(四)皮肤屏障功能受损
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时,皮肤的保水能力和对外界刺激的抵御能力下降。例如,过度清洁皮肤、长期使用某些刺激性化妆品等,都可能破坏皮肤屏障。皮肤屏障受损后,容易引起炎症反应,进而影响黑素的代谢,导致黄褐斑的形成。
(五)其他因素
1.生活方式: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诱发黄褐斑。精神紧张会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黑素细胞分泌黑素;睡眠不足会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调节,不利于皮肤的修复和色素代谢。
2.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黄褐斑,如避孕药,其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成分可能影响激素水平从而诱发黄褐斑;还有些降压药、抗癫痫药等,也有报道可能引起色素沉着。
三、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的关联
(一)年龄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这与中青年女性的激素水平变化、生活压力等因素相关。青春期前较少发病,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到了生育年龄及围绝经期,发病风险逐渐增加。
(二)性别
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这主要是因为女性的激素水平变化更为复杂,如月经周期、妊娠、更年期等阶段激素波动较大,且女性相对更关注皮肤外观,在面对紫外线等因素时,皮肤更容易出现色素沉着问题。
(三)生活方式
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群,皮肤代谢紊乱,更容易出现黄褐斑;长期高压力状态下工作的人,精神紧张导致内分泌失调,也增加了患黄褐斑的几率;而长期户外工作、不注意防晒的人群,由于紫外线暴露多,黄褐斑的发病风险显著升高。
四、预防与注意事项
(一)防晒
无论什么季节、什么天气,都应注意防晒。外出时涂抹防晒霜(SPF≥30,PA+++),佩戴遮阳帽、太阳镜、遮阳伞等。这是预防和减轻黄褐斑的重要措施,因为紫外线是导致黄褐斑加重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调节内分泌
对于因内分泌因素引起的黄褐斑,要注意调节内分泌。有内分泌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女性在妊娠前后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作息规律,可通过适当运动、合理饮食来调节身体状态,帮助维持激素水平的稳定;避免滥用避孕药等可能影响内分泌的药物。
(三)维护皮肤屏障
选择温和的护肤品,避免过度清洁皮肤,不要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妆品。加强皮肤的保湿护理,维持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例如,可选择含有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成分的护肤品。
(四)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让皮肤得到充分的修复;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维生素C能抑制黑素合成,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预防黄褐斑。
如果脸颊两侧出现肝斑,应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