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与预防包括控制感染(局部和全身用药)、清除病灶(鼓膜修补术、乳突根治术)、恢复听力(听力重建手术)及预防复发(保持耳部清洁、增强体质、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局部用药急性期依鼓膜情况选用不同药物,慢性期清理脓液后用滴耳液等;全身用药急性期据病情选抗生素,慢性期有急性发作迹象时适当用;手术针对鼓膜穿孔不愈合及中耳乳突病变等;预防复发需保持耳部清洁、增强体质、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一、控制感染
(一)局部用药
1.急性期:
鼓膜穿孔前可用2%酚甘油滴耳,有消炎止痛作用,但鼓膜穿孔后应立即停药,因为该药遇脓液后释放出碳酸,可腐蚀鼓室黏膜及鼓膜。
鼓膜穿孔后先以3%过氧化氢溶液彻底清洗外耳道脓液,然后局部使用抗生素水溶液滴耳,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可有效控制感染。
2.慢性期:
中耳黏膜充血、水肿,有脓液时同样先清理外耳道脓液,然后局部应用抗生素粉剂,如氯霉素与可的松粉等,但使用粉剂时应注意清除外耳道及中耳内的脓液,保证药物能发挥作用,不过现在更多使用的是抗生素滴耳液。
(二)全身用药
1.急性期:
全身症状明显,如发热、畏寒等,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给药途径,一般口服给药即可,如病情较重,可采用静脉给药。例如,对于儿童患者,若对青霉素类不过敏,可选用阿莫西林等;成人可选用头孢拉定等。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过敏史等合理选择抗生素,避免滥用。
2.慢性期:
一般不需要全身使用抗生素,但对于有急性发作迹象,如耳痛、流脓增多等情况,可适当选用抗生素,同样需注意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二、清除病灶
(一)手术治疗
1.鼓膜修补术:
适用于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的患者。通过手术修复鼓膜,可改善中耳的通气引流,防止中耳再次感染,对于部分患者可达到根治化脓性中耳炎的目的。手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一般在炎症完全控制,中耳无急性炎症表现后进行。例如,儿童患者若鼓膜穿孔长期不愈合,在炎症消退后可考虑行鼓膜修补术,但要考虑儿童的配合程度等因素。
2.乳突根治术:
对于中耳炎症较重,乳突有病变的患者,如胆脂瘤型中耳炎等,需行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乳突、鼓室及鼓窦内的病变组织,包括胆脂瘤、肉芽等,以达到根治的目的。该手术对患者的听力可能会有一定影响,但能有效防止感染的扩散等严重并发症。
三、恢复听力
(一)听力重建手术
1.适用于情况:
对于因中耳病变导致听力下降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行听力重建手术。例如,通过植入人工听小骨等方式,恢复中耳的传音功能,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手术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评估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中耳病变情况等。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生长发育对手术效果的影响以及术后的康复等问题。
四、预防复发
(一)保持耳部清洁
1.避免污水进入: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在洗澡、游泳时要注意防止污水进入外耳道。儿童在洗澡时可使用棉球堵塞外耳道,游泳时可佩戴防水耳塞。因为污水进入外耳道后容易滋生细菌,导致中耳炎复发。
2.正确擤鼻:
教会患者正确的擤鼻方法,不要同时捏住两侧鼻孔用力擤鼻,应该先擤一侧鼻孔,再擤另一侧鼻孔,以免将鼻腔分泌物经咽鼓管压入中耳,引起感染复发。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帮助其正确擤鼻,避免因擤鼻不当导致中耳炎复发。
(二)增强体质
1.饮食方面:
保证均衡饮食,儿童患者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等,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的提高。成人也应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少中耳炎复发的机会。
2.运动方面: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儿童可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跑步、游泳等(但要注意游泳时的耳部防护),成人可选择慢跑、太极拳等运动,通过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降低化脓性中耳炎复发的风险。
(三)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1.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容易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从而导致中耳炎复发。所以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要积极治疗。儿童患者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病情,及时就医治疗,防止引发化脓性中耳炎复发或新的感染。
对于患有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病情,因为过敏性鼻炎可导致鼻腔黏膜肿胀,影响咽鼓管的通气功能,增加中耳炎复发的可能性。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等,控制鼻腔症状,减少对中耳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