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喘息胸闷及全身症状等表现,稳定期治疗包括戒烟、药物(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康复治疗、氧疗;急性加重期需确定病因病情严重程度,药物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还需氧疗、机械通气等,不同年龄患者在各治疗环节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症状
(一)呼吸困难
发病过程: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这是因为肺部过度充气,肺组织弹性减退,通气功能障碍,导致气体交换不足。例如,年轻患者若有长期吸烟史,从事重体力劳动时可能较早出现活动后气短。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患者由于本身肺功能储备较差,呼吸困难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随着年龄增长,肺组织的退行性变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会逐渐加重。
(二)咳嗽、咳痰
咳嗽:初期为间断性咳嗽,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年龄较大的患者咳嗽反射可能相对减弱,咳嗽程度可能不如年轻患者剧烈,但痰液排出相对困难。
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长期吸烟的患者呼吸道黏膜受损,更容易出现咳嗽、咳痰症状,且随着病史延长,痰液性状可能发生变化。
(三)喘息和胸闷
喘息: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在合并气道痉挛时,可出现明显的喘息症状,年轻患者如果气道高反应性较强,喘息可能较为突出。
胸闷:患者感觉胸部有压迫感,呼吸不畅。对于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胸闷症状可能需要与心脏疾病引起的胸闷相鉴别,需要通过相关检查明确。
(四)全身症状
体重下降:在疾病晚期,患者可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减退,加上疾病消耗,体重下降可能更为明显,需要加强营养支持。
疲劳:患者常感到疲劳、乏力,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这与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能量消耗增加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的患者疲劳程度可能不同,年轻患者可能还能坚持一定的活动,但随着病情进展,疲劳感会逐渐加重。
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
(一)稳定期治疗
戒烟:戒烟是减慢肺功能下降速度的重要措施,无论年龄大小,吸烟都会对肺部造成持续损害,戒烟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对于年轻患者,戒烟后肺功能还有一定的恢复空间;老年患者戒烟也能延缓病情进展。
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流受限。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需注意药物的剂型等差异,老年患者可能更适合使用吸入剂型,以减少全身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对于重度且反复加重的患者可使用,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等。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需注意可能的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等,老年患者更要警惕骨质疏松的发生,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祛痰药:如氨溴索等,可使痰液易于咳出,改善患者咳痰症状。
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运动训练(如步行、踏车等)。呼吸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运动训练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应个体化,老年患者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氧疗:对于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长期氧疗可提高生存率。一般给予低流量吸氧,1-2L/min,持续吸氧时间>15h/d。不同年龄患者氧疗时需注意吸氧装置的选择和吸氧的舒适性,老年患者可能对吸氧的耐受性较好,但要注意防止氧中毒等不良反应。
(二)急性加重期治疗
确定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气分析等检查明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代偿能力较差,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可选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雾化吸入,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根据病情可重复使用。
糖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龙或静脉给予甲泼尼龙等,可减轻气道炎症,缓解症状。
抗生素:根据病原菌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选用抗生素,如细菌感染时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等。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减退,抗生素的选择和剂量需要调整,避免使用肾毒性等不良反应大的药物。
氧疗:纠正低氧血症,使血氧饱和度>90%。对于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的患者,氧疗需谨慎,避免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机械通气: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机械通气的方式和参数选择有所不同,老年患者耐受性相对较差,需要密切观察通气效果和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