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石造成肾积水需综合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采取观察等待、药物治疗等非手术方法或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手术方法治疗,且治疗后要定期复查监测肾积水变化,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不同年龄患者在各方面处理有差异。
一、输尿管结石造成肾积水的评估
1.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明确结石的大小、位置、肾积水的程度。超声可初步判断肾积水情况,肾积水分为轻、中、重度。轻度肾积水表现为肾窦分离不超过2cm;中度肾积水肾窦分离2-4cm;重度肾积水肾窦分离超过4cm,且常伴有肾皮质变薄。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肾积水的影响有所不同,儿童由于肾脏发育尚未完全,肾积水对肾功能的影响可能更为迅速。例如,儿童重度肾积水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导致肾功能不可逆损伤。
同时评估患者的症状,如是否有腰痛、血尿、发热等表现。如果患者出现发热,要考虑合并感染的可能,这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都需要重视,儿童感染可能进展更快,需及时处理。
二、非手术治疗方法
1.观察等待
对于一些较小的结石,直径小于0.6cm的结石,有自行排出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取观察等待的方法。但需要定期进行超声等检查监测结石位置和肾积水变化。例如,对于成年患者,每1-2周复查超声,观察结石是否移动、肾积水是否有变化。儿童患者由于肾脏功能发育不成熟,更需要密切监测,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检查。
患者在观察等待期间需要增加液体摄入,保证每日尿量在2000-3000ml以上,以促进结石排出。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液体摄入的方式和量需要调整,儿童要注意避免过度饮水导致水中毒,同时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以维持尿量。
2.药物治疗辅助排石
对于输尿管结石,可以使用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等,它可以松弛输尿管下段平滑肌,促进结石排出。但要注意不同年龄患者的用药差异,儿童使用α受体阻滞剂需要谨慎评估,因为其对儿童泌尿系统平滑肌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同时,对于有前列腺增生的成年患者,使用α受体阻滞剂可能同时缓解排尿症状,但对于其他成年患者,主要是利用其松弛输尿管平滑肌的作用辅助排石。
三、手术治疗方法
1.体外冲击波碎石
适用于直径小于2cm的肾盂、肾盏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对于肾积水患者,如果结石适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可考虑该方法。但在治疗前需要评估肾积水情况,因为肾积水可能影响碎石效果。对于儿童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由于儿童骨骼、肾脏等组织对冲击波的耐受性与成人不同,需要谨慎操作,避免对儿童肾脏等组织造成过度损伤。
碎石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包括肾积水变化、是否有血尿、疼痛等症状。成年患者碎石后可能需要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结石是否粉碎、肾积水是否缓解;儿童患者更需要频繁监测,因为其恢复能力和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
2.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
对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尤其是肾积水较明显的患者,可以采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该手术通过尿道、膀胱进入输尿管,找到结石后进行碎石取石。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手术操作的难度和风险不同。儿童由于输尿管较细、尿道较短等解剖特点,手术操作更具挑战性,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术后要注意观察儿童患者的排尿情况、血尿情况等,因为儿童术后恢复需要特别关注。
3.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适用于肾盂结石、肾盏结石伴重度肾积水的患者。对于成年患者,如果结石较大、肾积水严重,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肾脏体积小、肾皮质薄等特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风险较高,需要谨慎选择,只有在非常必要的情况下才考虑该手术,并且要充分评估手术对儿童肾脏发育等方面的影响。
四、肾积水的监测与随访
1.定期复查
无论是采取非手术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定期进行复查。成年患者一般建议在治疗后1-2周进行首次复查,之后根据病情每1-3个月复查一次,包括超声、肾功能检查等。肾功能检查可以通过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脏功能情况。儿童患者复查频率要更频繁,可能1-2个月就要复查一次,除了超声和肾功能检查外,还需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肾积水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婴幼儿时期。
在复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肾积水的变化情况,如果肾积水没有缓解甚至加重,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对于经过保守治疗后肾积水仍无改善的患者,可能需要更早考虑手术治疗。
总之,输尿管结石造成肾积水的处理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结石情况、肾积水程度、患者年龄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进行密切的监测和随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