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在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方面存在诸多不同。病因上,风湿性关节炎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及寒冷潮湿等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遗传、环境、性激素等相关;病理上,风湿性关节炎主要是关节滑膜及周围组织非特异性炎症,一般不致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滑膜炎,易致关节结构破坏畸形;临床表现上,风湿性关节炎多急性发热关节游走性痛,少遗留畸形,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隐匿,有晨僵、关节畸形及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中,风湿性关节炎ASO等升高,类风湿性关节炎RF等有特定表现;影像学检查里,风湿性关节炎早期无明显异常,晚期轻度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有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等,晚期有严重畸形等改变。
一、病因方面
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寒冷、潮湿等因素可诱发。该菌感染后,其抗原成分与人体关节等组织成分有交叉反应,引发免疫反应攻击关节等部位。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发病,生活中接触该病菌机会多且环境潮湿者易患,有链球菌感染病史且未规范治疗控制者风险更高。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性激素等多种因素有关。遗传易感性起重要作用,携带某些基因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环境因素如长期吸烟、寒冷、劳累等可能诱发;性激素影响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女性相对更易受相关因素影响而患病,有家族遗传史者、长期处于不良环境及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者风险较高。
二、病理方面
风湿性关节炎:病理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及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急性期以关节滑膜充血、水肿、渗出为主,病变具有游走性,可累及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等,一般不导致关节畸形,炎症消退后关节功能可完全恢复。
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基础是滑膜炎,滑膜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血管翳可逐渐侵蚀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等,导致关节结构破坏、畸形和功能丧失,多累及小关节,如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等,病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
三、临床表现方面
风湿性关节炎: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疼痛呈游走性,可在多个关节间迅速转移,疼痛程度较剧烈,部分患者可伴有皮下结节,皮肤出现环形红斑等表现,一般经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少有遗留畸形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症状表现相似,但儿童可能因表述不清更需仔细观察体征,女性与男性在表现上无本质差异,生活方式健康与否影响发病及恢复,有链球菌感染病史者发病后症状可能更典型。
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多较隐匿,早期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僵硬,尤其以早晨起床时明显,称为晨僵,持续时间较长,随病情进展,关节畸形逐渐出现,如手指的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等,还可伴有乏力、低热、贫血等全身症状,病情易反复,严重影响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不同年龄患者均可能出现上述表现,女性患者因性激素等因素影响,病情活动可能更明显,生活方式不良者病情可能加重,有家族遗传史者病情可能更具侵袭性。
四、实验室检查方面
风湿性关节炎: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血清学检查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升高,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常升高;关节穿刺液检查可见渗出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基本遵循上述规律,有链球菌感染病史者ASO等指标升高更显著,生活方式健康者指标可能相对更稳定。
类风湿性关节炎:血常规可有贫血表现,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降低;血清学检查中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较高,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特异性强且敏感性高,CRP和ESR常升高;关节液检查可见炎性渗出液,淋巴细胞增多。不同年龄患者实验室指标变化类似,女性患者RF阳性率可能相对较高,有家族遗传史者相关自身抗体阳性率可能更高,生活方式不良者炎症指标可能更高。
五、影像学检查方面
风湿性关节炎: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异常,反复发作后可能出现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晚期一般无关节畸形表现,仅见关节周围轻度骨质疏松等。不同年龄患者X线表现差异不大,儿童可能因骨骼发育特点表现稍有不同,女性与男性在X线表现上无本质区别,有链球菌感染病史且反复发作患者X线改变可能更明显。
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检查早期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变窄,随着病情进展,出现关节面骨质侵蚀、破坏,晚期可见关节畸形、半脱位等严重改变。不同年龄患者X线表现随病情发展规律一致,女性患者因病情特点可能更早出现关节间隙变窄等改变,有家族遗传史者关节破坏可能更迅速,生活方式不良者病情进展可能更快导致更明显X线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