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调整体位、呼吸支持)、抗感染治疗(经验性和目标性)、气道管理(清理呼吸道、支气管镜治疗)、营养支持(肠内和肠外营养),同时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昏迷患者有各自注意事项,儿童低龄优先非药物干预、操作轻柔,老年考虑基础病影响及护理血糖等,昏迷患者是高危人群需重视体位和气道管理及营养支持调整。
一、一般治疗
1.体位调整
对于清醒患者:可采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这样有助于减少胃内容物反流进入气道,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风险。例如,研究表明半卧位能有效减少反流物向咽部的移动。
对于昏迷患者:可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这是因为昏迷患者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头部偏向一侧能使呕吐物自然流出,避免阻塞气道。
2.呼吸支持
氧疗: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情况给予合适的氧疗方式,如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若血氧饱和度低于90%,需及时给予氧疗纠正缺氧状态。例如,对于轻度低氧血症的患者,鼻导管吸氧通常能满足氧供需求;而对于中重度低氧血症患者,可能需要面罩吸氧或更高流量的氧疗。
机械通气: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如出现呼吸急促、浅快,血气分析提示严重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能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气体交换。
二、抗感染治疗
1.经验性抗感染
社区获得性吸入性肺炎: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可选用针对这些病原体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等。例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医院获得性吸入性肺炎:常见病原体包括革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选用广谱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2.目标性抗感染: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调整抗生素。如通过痰培养、血培养等明确病原体后,选用敏感的抗生素。例如,若痰培养提示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则选用万古霉素等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三、气道管理
1.清理呼吸道
胸部物理治疗:对于能咳嗽的患者,鼓励其咳嗽排痰;对于不能有效咳嗽的患者,可采用胸部叩击、体位引流等方法协助排痰。胸部叩击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患者;体位引流需根据病变部位采取相应的体位,促进痰液排出。
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或存在较大异物吸入的情况,可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在支气管镜下可直接吸除痰液、取出异物,改善气道通畅情况。例如,对于长期卧床导致痰液黏稠难以排出的患者,支气管镜吸痰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四、营养支持
1.营养途径选择
肠内营养:如果患者胃肠道功能正常,优先选择肠内营养。可通过鼻胃管、鼻空肠管等途径给予营养支持。肠内营养能维持胃肠道黏膜的完整性,减少肠道细菌移位的风险。例如,对于意识清醒但吞咽困难的患者,鼻胃管肠内营养是常用的营养支持方式。
肠外营养:对于胃肠道功能障碍或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患者,可采用肠外营养。通过静脉途径补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但肠外营养可能会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需密切监测患者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年龄禁忌:低龄儿童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体位调整等。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与成人不同,低龄儿童使用药物可能会带来更多的不良反应风险。
护理原则:在气道管理方面,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性,避免损伤儿童的气道黏膜。例如,在进行吸痰等操作时,要选用合适型号的吸痰管,动作要轻缓。同时,营养支持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营养需求进行个体化调整,保证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2.老年患者
生理特点影响: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等,这会增加吸入性肺炎治疗的复杂性。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如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因为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有所减退。
护理要点:老年患者的吞咽功能可能较差,更要注意体位调整和气道管理。在进行营养支持时,要注意监测血糖等指标,因为老年患者患糖尿病的风险较高,肠内营养的糖摄入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
3.昏迷患者
风险因素:昏迷患者由于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是吸入性肺炎的高危人群。在治疗中,体位调整和气道管理是关键。要确保患者头部始终偏向一侧,定时进行气道清理。
护理细节:对于昏迷患者的营养支持,肠内营养要注意鼻饲的速度和量,避免发生反流误吸。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痰液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