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影响口腔局部微环境,改变酸碱度利于细菌滋生;削弱宿主防御功能,抑制免疫系统、影响牙龈血管;促进牙周病原菌定植与繁殖,如富集伴放线聚集杆菌等;进而增加牙周病发病风险且加重病情,长期吸烟者患牙周病几率高,病情更重,牙槽骨吸收等更明显,妊娠期吸烟女性牙周病严重程度加剧。
一、吸烟影响口腔局部微环境
吸烟时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这些物质会沉积在牙齿表面和口腔黏膜上,改变口腔的正常微环境。口腔内的酸碱度会发生变化,不利于口腔的酸碱平衡,而正常的酸碱平衡对于维持口腔健康至关重要,这种失衡会为细菌的滋生创造有利条件。例如,研究发现吸烟者口腔内的pH值相对不稳定,更适合某些有害细菌的生长繁殖。
二、削弱宿主的防御功能
1.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吸烟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吸烟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和杀菌功能,中性粒细胞是人体抵御细菌感染的重要免疫细胞之一。吸烟者的中性粒细胞在面对口腔内的病原菌时,其正常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使得口腔对细菌的清除能力下降。例如,有研究表明吸烟者外周血中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也可能受到影响,从而进一步削弱了机体的整体免疫防御体系,使口腔更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而引发牙周病。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吸烟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可能有所不同。年轻人的免疫系统相对较为活跃,但长期吸烟也会逐渐破坏其免疫平衡;而老年人本身免疫系统功能有所衰退,吸烟会进一步加重免疫功能的下降,增加牙周病的易感性。
2.对牙龈血管的影响
吸烟会导致牙龈血管收缩,减少牙龈的血液供应。牙龈组织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来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并及时带走代谢废物。当牙龈血管收缩后,牙龈组织处于相对缺血缺氧的状态,这会影响牙龈组织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功能。例如,牙龈的成纤维细胞在缺血缺氧环境下,其合成胶原等维持牙龈组织完整性的物质的能力会下降,使得牙龈组织的支持结构变得薄弱,更容易受到牙周病原菌的破坏,进而引发牙周病。
从性别角度来看,男性和女性在吸烟对牙龈血管影响方面可能没有本质差异,但在相同吸烟量下,可能由于个体的生理差异,女性可能会更快地出现牙龈血液供应不足的相关表现,因为女性的生理周期等因素可能会对血液循环产生一定影响。
三、促进牙周病原菌的定植与繁殖
1.特定病原菌的富集
吸烟会促进某些牙周病原菌的定植和繁殖。例如,伴放线聚集杆菌等牙周致病菌在吸烟者口腔内的定植数量明显多于非吸烟者。这些病原菌会黏附在牙齿表面和牙龈沟内,引发炎症反应。研究显示,吸烟者口腔中伴放线聚集杆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不吸烟者,这些病原菌在口腔内大量繁殖后,会不断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发炎、出血、肿胀等牙周病的早期症状,如果不及时干预,病情会进一步发展。
对于有吸烟史的人群,无论年龄大小,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牙周病原菌的定植和繁殖会逐渐加重。而对于有牙周病病史的人群,吸烟会使病情更容易复发和加重,因为吸烟环境为病原菌的持续存在和繁殖提供了温床。
四、增加牙周病的发病风险和严重程度
1.发病风险升高
长期吸烟的人群患牙周病的风险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者患慢性牙周炎等牙周病的几率是不吸烟者的数倍。这是因为吸烟通过上述多种机制,持续地破坏口腔局部环境和机体的防御功能,使得口腔更容易受到牙周病原菌的侵害,从而增加了牙周病的发病风险。例如,大规模的人群调查发现,在吸烟人群中,牙周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吸烟人群。
从生活方式角度考虑,吸烟作为一种不良生活方式,与牙周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那些有吸烟习惯且口腔卫生状况不佳的人群,其牙周病的发病风险会进一步升高,因为口腔卫生差会为病原菌的滋生提供更多的底物,而吸烟又从多方面破坏口腔环境和机体防御,两者共同作用加速了牙周病的发生。
2.病情严重程度加重
吸烟的牙周病患者,其牙周病的严重程度往往更重。表现为牙周袋更深、牙槽骨吸收更明显等。牙槽骨是支持牙齿的重要结构,牙槽骨吸收会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吸烟会影响牙槽骨的代谢,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破骨细胞的活性,使得牙槽骨吸收加速。例如,通过口腔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吸烟者的牙槽骨吸收程度比不吸烟者更为严重,牙周袋深度也更大,这表明吸烟会加重牙周病的病情进展,对牙齿和牙周组织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对于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吸烟会使牙周病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加剧,因为妊娠期女性的生理状态本身就会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而吸烟会在原有基础上加重对牙周组织的破坏,不仅影响孕妇自身的口腔健康,还可能对胎儿的健康产生间接影响,所以妊娠期吸烟的女性更需要特别注意口腔健康,尽量戒烟以降低牙周病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