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乳突炎的发生与感染因素、咽鼓管功能障碍、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感染因素包括细菌(肺炎链球菌等通过咽鼓管、外耳道、血行途径感染)和病毒(流感病毒等致上呼吸道炎症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婴幼儿解剖结构特点、腺样体肥大、上呼吸道炎症、过敏反应等因素影响;机体抵抗力下降涉及年龄(儿童和老年人易发病)、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致抵抗力降、营养不良影响免疫)、生活方式(吸烟损害黏膜、过度劳累致免疫力降)等方面。
一、感染因素
(一)细菌感染
1.常见致病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等是中耳乳突炎常见的致病菌。例如肺炎链球菌可通过上呼吸道侵入中耳,引发炎症反应。研究表明,在儿童中耳乳突炎患者中,肺炎链球菌感染较为常见,其可在中耳腔内繁殖,导致中耳黏膜充血、水肿,分泌增加。
2.感染途径
咽鼓管途径:这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婴幼儿的咽鼓管短、宽且直,呈水平位,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比如儿童患感冒时,病毒或细菌可经咽鼓管逆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乳突炎。
外耳道途径:当外耳道损伤,如挖耳过深导致鼓膜穿孔时,外耳道内的细菌可直接通过穿孔的鼓膜进入中耳,引起感染。例如不恰当的挖耳操作造成鼓膜破损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能趁机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血行感染:较少见,多见于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或患有严重全身疾病时,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中耳引起感染。比如败血症患者,病原体可经血液传播至中耳,导致中耳乳突炎,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二)病毒感染
1.相关病毒及影响: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与中耳乳突炎的发生有关,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病毒感染可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进而影响中耳的通气和引流,增加中耳乳突炎的发病风险。例如麻疹患者在出疹期,常伴有上呼吸道炎症,容易并发中耳乳突炎。
二、咽鼓管功能障碍
(一)解剖结构因素
1.婴幼儿特点:婴幼儿的咽鼓管解剖结构与成人不同,如前所述,婴幼儿咽鼓管短、宽、直且呈水平位,这使得鼻咽部的病原体更容易侵入中耳。随着年龄增长,咽鼓管逐渐发育成熟,其发病风险相对降低。
2.腺样体肥大: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在儿童时期较为发达。当腺样体肥大时,可阻塞咽鼓管咽口,影响中耳的通气和引流。研究发现,腺样体肥大的儿童中耳乳突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例如腺样体肥大导致咽鼓管机械性阻塞,使中耳内形成负压,从而引发中耳黏膜的一系列病理改变。
(二)炎症或过敏因素
1.上呼吸道炎症: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等上呼吸道炎症可累及咽鼓管,导致咽鼓管黏膜肿胀、狭窄,影响其功能。比如慢性鼻窦炎患者,炎症长期刺激咽鼓管,使其通气引流功能受损,容易引发中耳乳突炎。
2.过敏反应: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过敏原后,可引起咽鼓管黏膜的过敏反应,出现肿胀、渗出等,影响咽鼓管的正常功能。例如花粉过敏患者,在花粉季节接触花粉后,咽鼓管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增加中耳乳突炎的发病几率。
三、机体抵抗力下降
(一)年龄因素
1.儿童: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时期,机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从而更容易发生中耳乳突炎。例如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差,若有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较易引发中耳乳突炎。
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也容易发生中耳乳突炎。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耳咽管等结构功能逐渐减退,同时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等的发生率增加,进一步削弱了机体的抵抗力,使得中耳乳突炎的发病风险升高。
(二)全身性疾病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中耳乳突炎在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且病情容易迁延不愈。例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患者的白细胞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导致其对感染的抵御能力减弱。
2.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机体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引发中耳乳突炎。比如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抗体的合成,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等,这些都不利于中耳黏膜的防御功能。
(三)生活方式因素
1.吸烟:吸烟会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纤毛的运动功能,降低呼吸道的防御能力。吸烟者患中耳乳突炎的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吸烟产生的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刺激中耳黏膜,同时影响咽鼓管的功能。例如长期吸烟的人,其中耳黏膜的炎症反应可能更为明显,增加了中耳乳突炎的发病可能性。
2.过度劳累:长期过度劳累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免疫力下降。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引发中耳乳突炎。比如经常熬夜、工作压力过大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发生中耳乳突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