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一般先通过按压止血等处理,同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避免剧烈运动;其原因有局部的鼻腔炎症、异物、外伤及全身的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预防需保持鼻腔湿润、避免不良习惯、控制基础疾病。
一、鼻出血的一般处理方法
1.按压止血
操作方法:患者应坐下,身体稍微前倾,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持续按压5-10分钟,同时可以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以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对于儿童,按压时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不适。年龄较小的儿童鼻出血时,家长可以用拇指和食指紧紧捏住孩子鼻翼两侧,一般压迫5-10分钟大多可止血。
原理:通过压迫鼻翼,使破裂的血管暂时闭合,减少血液流出。
2.就医前的注意事项
保持呼吸道通畅:鼻出血时血液可能会流到咽部,要让患者尽量将血液吐出,不要咽下,以免刺激胃部引起呕吐。对于有呼吸困难风险的患者,如老年人本身存在呼吸系统基础疾病,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采取侧卧等姿势。
避免剧烈运动:在鼻出血发生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因为运动可能会使血压升高,导致鼻出血再次发生或出血加重。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尽量保持安静,减少头部的活动。
二、寻找鼻出血的原因并针对性处理
1.局部原因
鼻腔炎症
鼻炎、鼻窦炎:炎症会使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容易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例如,过敏性鼻炎患者由于接触过敏原后,鼻腔黏膜处于过敏状态,充血明显,更容易鼻出血。对于鼻炎、鼻窦炎患者,要积极治疗炎症,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保持鼻腔清洁,减轻炎症反应。儿童患鼻炎时,由于鼻腔黏膜较脆弱,更要注意鼻腔的护理,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干燥性鼻炎:多发生在气候干燥地区或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中的人群,鼻腔黏膜干燥、变薄,容易破裂出血。可以使用油性滴鼻液,如复方薄荷脑滴鼻液,保持鼻腔黏膜湿润。老年人由于鼻腔黏膜萎缩,更容易出现干燥性鼻炎,使用滴鼻液时要注意正确的方法,避免损伤鼻腔黏膜。
鼻腔异物
儿童多见:儿童好奇将小物体塞入鼻腔,异物刺激鼻腔黏膜引起出血。如果发现儿童单侧鼻出血且伴有异味,要考虑鼻腔异物的可能。对于儿童鼻腔异物,家长不要自行用镊子等工具盲目夹取,应及时就医,由医生通过专业器械取出异物。
鼻部外伤
外力撞击:如鼻部受到碰撞、挖鼻过重等,都可能导致鼻腔血管破裂出血。年轻人活动较频繁,鼻部外伤的几率相对较高,受伤后要及时检查鼻部情况,如有伤口要进行消毒等处理。老年人骨质较疏松,轻微外伤也可能引起较严重的鼻出血,更要谨慎处理。
2.全身原因
高血压
血压波动: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稳定时,鼻腔血管压力增大,容易破裂出血。高血压患者要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稳定范围内,定期监测血压。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更要密切关注血压变化,一旦发生鼻出血,要同时考虑血压因素,积极控制血压。
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鼻出血。还有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也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鼻出血。对于怀疑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鼻出血,需要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儿童患血液系统疾病时,除了鼻出血可能还有其他表现,如贫血、发热等,要及时就医排查。
肝脏疾病
肝功能异常:肝脏疾病可能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引起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鼻出血。例如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受损,凝血功能受到影响。对于有肝脏疾病史的患者出现鼻出血,要综合评估肝脏功能及凝血情况。
三、预防鼻出血的措施
1.保持鼻腔湿润
使用加湿器:在干燥的季节或环境中,使用空气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可防止鼻腔黏膜干燥。家庭中使用加湿器时要注意定期清洁,避免滋生细菌。对于居住在气候干燥地区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加湿器的使用尤为重要。
涂抹鼻腔润滑剂:如前面提到的复方薄荷脑滴鼻液等,可在鼻腔内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持黏膜湿润。老年人鼻腔黏膜萎缩,更适合使用这类润滑剂来预防鼻出血。
2.避免不良习惯
不要频繁挖鼻:挖鼻会损伤鼻腔黏膜,导致鼻出血。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儿童,都要纠正挖鼻的不良习惯。儿童如果有挖鼻习惯,家长要加以引导和纠正,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帮助孩子改掉这个习惯。
注意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橙子、菠菜等,维生素C、维生素K等对血管健康和凝血功能有一定益处。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可能下降,要注意饮食均衡,保证足够的维生素摄入。
3.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平稳降压,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血液系统疾病及肝脏疾病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相关指标,控制病情发展,从而降低鼻出血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