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症状如短时间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等,体征如双肺Velcro啰音)、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早期可能无异常,进展后现网格状等阴影,HRCT有磨玻璃影等且病变分布有特点)、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可见炎症指标升高等,血气分析有低氧血症,病原学检查排除感染因素)、肺功能检查(通气功能呈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降低)、组织病理学检查(TBLB取材有限,OLB可明确病理但为有创检查需评估患者状况)等多方面结果,且要考虑患者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来综合判断。
一、临床表现评估
1.症状表现
急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多在短时间内(数天至数周)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可伴有干咳。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患者可能因呼吸困难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表现;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呼吸困难表现可能被掩盖或不典型。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患者可能因吸烟加重肺部损伤,使病情进展更快。有相关肺部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肺炎病史,再次发生急性间质性肺炎时症状可能更重。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发热,体温可因感染等因素而升高,不同年龄患者发热特点不同,儿童可能体温波动较大,老年患者发热可能不典型,体温升高幅度可能不如青壮年明显。
2.体征检查
双肺可闻及Velcro啰音,这是间质性肺炎较特征性的体征。在体格检查时,不同性别患者肺部听诊差异可能不大,但对于有基础心肺疾病的患者,体征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二、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早期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双肺弥漫性网格状、结节状阴影,病变可累及双肺野,以中下肺野为主。不同年龄患者胸部X线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胸部X线对肺部病变的显示可能相对不如成人清晰,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
2.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
HRCT对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显示双肺磨玻璃影、网格影、实变影等,病变分布以周边部和胸膜下为主。通过HRCT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肺部病变的范围、程度等,对于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接触粉尘的患者,HRCT表现可能更易出现与职业相关的肺部病变特征。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合并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症指标可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血常规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不同,需要依据儿童、成人等不同标准进行判断。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可能出现自身抗体相关的血液学异常。
血气分析可显示低氧血症,表现为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降低,提示患者存在呼吸功能障碍。不同性别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差异不大,但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呼吸储备功能下降,即使轻度肺部病变也可能出现较明显的血气异常。
2.病原学检查
需要进行病原体检测,如病毒核酸检测、细菌培养等,以排除感染性因素导致的间质性肺炎。对于有明确接触史的患者,如接触过传染性病原体,病原学检查更具针对性。儿童患者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感染性间质性肺炎,病原学检查尤为重要。
四、肺功能检查
1.通气功能检查
可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肺活量(VC)、肺总量(TLC)降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比值正常或升高。不同年龄患者肺功能正常参考值不同,儿童肺功能检查需要采用适合儿童的测试方法和参考值。有吸烟史的患者肺功能可能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在诊断急性间质性肺炎时需要考虑既往肺功能基础。
2.弥散功能检查
弥散功能降低,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明显下降,这是间质性肺炎导致气体交换障碍的重要指标。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肺部弥散功能本身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在诊断时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是否为急性间质性肺炎导致的弥散功能异常。
五、组织病理学检查
1.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
可以获取肺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但TBLB取材有限,对于一些病变可能不能明确诊断。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儿童患者进行TBLB时需要更加谨慎,避免出现并发症。
2.开胸肺活检(OLB)
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考虑行OLB,能获取较多肺组织标本,明确病理类型。但OLB是有创检查,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如老年患者或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评估其对手术的耐受能力。
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在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以确保准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