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眩晕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常见眩晕原因。其耳石脱落与年龄、头部外伤、耳部疾病等有关,发作与头位变化相关,有特定临床表现,可通过Dix-Hallpike试验等诊断,治疗主要是复位,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耳石症眩晕的定义
耳石症眩晕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眩晕原因之一。正常情况下,耳石附着于耳石膜上,当一些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的半规管内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半规管受到刺激,就会引起强烈的眩晕,这种眩晕通常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分钟。
二、耳石症眩晕的发病机制
(一)耳石脱落原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内耳的耳石膜会发生退变,耳石容易脱落。老年人内耳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出现自然衰退,耳石膜的稳定性下降,是耳石症眩晕在老年人群中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2.头部外伤:头部受到外伤时,可能会导致耳石从耳石膜上脱落。例如,头部遭受撞击后,内耳的结构受到影响,引发耳石脱落,进而导致眩晕发作。
3.耳部疾病:一些耳部疾病也可能引起耳石脱落,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内耳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耳石的附着结构受损,从而使耳石脱落。
(二)眩晕引发机制
当耳石脱落后,进入半规管,当头位改变时,半规管内的内淋巴流动会带动耳石移动,刺激半规管内的毛细胞,毛细胞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到大脑前庭中枢,大脑前庭中枢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时,就会产生强烈的眩晕感。
三、耳石症眩晕的临床表现
(一)眩晕特点
1.发作性眩晕:眩晕的发作往往与头位变化有关,比如从卧位坐起、躺在床上翻身、低头或抬头等动作时,突然出现短暂的眩晕。眩晕发作时间一般较短,通常在1分钟以内。
2.眩晕程度:眩晕程度可轻可重,但一般较为剧烈,患者会感到天旋地转,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
(二)伴随症状
1.眼震:在发作眩晕时,多数患者会伴有眼球震颤,医生通过观察眼球震颤的方向等特征可以辅助诊断耳石症的类型(如后半规管耳石症、前半规管耳石症、外半规管耳石症等)。
2.恶心、呕吐:由于眩晕刺激了前庭-自主神经反射,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不适。
四、耳石症眩晕的诊断方法
(一)Dix-Hallpike试验
医生让患者坐于检查床上,迅速躺倒且头悬于床沿外30°,然后观察患者的眼震和眩晕情况。如果出现旋转性眼震和短暂的眩晕,且眼震方向向地性(后半规管耳石症时),则高度提示后半规管耳石症。
(二)滚转试验
让患者坐在转椅上,快速向一侧翻转,观察眼震和眩晕表现,用于判断外半规管等其他半规管是否存在耳石症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一般情况下,耳石症眩晕通过上述典型的试验检查即可诊断,但有时为了排除其他耳部或脑部疾病,可能会进行颞骨CT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内耳结构是否存在明显异常。
五、耳石症眩晕的治疗
(一)复位治疗
1.手法复位:是治疗耳石症眩晕的主要方法,通过特定的头位变换手法,使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例如,对于后半规管耳石症常用Epley法复位,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头位转动动作,引导耳石回到椭圆囊内。这种复位方法不需要借助特殊仪器,操作相对简便,但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2.机器辅助复位:一些医院也采用半规管治疗仪等设备进行复位,机器可以更精准地控制头位变化的角度和速度,对于一些复杂情况的耳石症可能有更好的复位效果。
(二)辅助治疗
在复位治疗后,患者可能仍会有短暂的头晕等不适,可让患者适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对于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较明显的患者,可适当对症处理,但一般不使用强效止晕止吐药物进行过度干预,以非药物对症缓解为主。
六、特殊人群耳石症眩晕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耳石症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的配合度可能较差,在进行复位治疗时需要更加耐心和轻柔地进行操作。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在复位后的反应,因为儿童的内耳功能和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需要特别关注是否有异常表现,如持续的头晕、呕吐加重等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进行复位治疗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确保患者能够耐受复位操作。复位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因为老年患者的身体调节功能相对较弱,避免因复位引起的眩晕等刺激导致血压波动过大等不良事件。同时,老年患者在复位后需要注意休息,逐步恢复活动,防止因头位变化不当再次诱发眩晕。
(三)妊娠期患者
妊娠期患者患耳石症眩晕时,复位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谨慎。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复位方法和操作方式。由于妊娠期患者的身体状态特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综合权衡治疗的收益和对胎儿可能产生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