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阻生齿是智齿牙长轴与第二磨牙长轴近似垂直且水平生长的阻生情况,对部分无症状且无影响的可观察,有反复冠周炎、致邻牙病变、引发颌骨病变、正畸需要等情况时需拔除,拔除前要评估、麻醉,过程包括切开翻瓣、去骨分牙等,术后要注意疼痛、出血、饮食、口腔卫生等护理,拔牙创1-2周初步愈合,3个月左右牙槽骨改建基本完成,儿童患者康复有其特点且需密切观察。
一、水平阻生齿的定义
水平阻生齿是指智齿(第三磨牙)牙长轴与第二磨牙长轴近似垂直,且牙冠朝向邻牙或远离中线呈水平方向生长的阻生情况。
二、治疗方法
(一)观察等待
对于部分没有症状且对邻牙等组织无明显影响的水平阻生齿,可暂时观察。但需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半年到一年进行一次口腔X线等检查,监测阻生齿的变化情况。例如,对于一些年轻患者,阻生齿完全埋伏且无任何不适,邻牙等组织未受影响时,可以先观察。但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出现牙龈反复肿胀疼痛、邻牙龋坏等情况,则需要考虑进一步治疗。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水平阻生齿的情况需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变化,因为随着生长发育,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颌骨发育受到影响等情况,所以观察频率可能相对更频繁一些。
(二)拔除治疗
适应证选择:当水平阻生齿出现以下情况时通常需要拔除:
反复引起冠周炎:水平阻生齿部分萌出时,牙冠与牙龈之间形成较深的盲袋,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导致反复的智齿冠周炎,出现牙龈红肿、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种情况下一般建议在炎症控制后拔除。例如,患者一年中反复发生2-3次智齿冠周炎,就需要考虑拔除。
引起邻牙病变:水平阻生齿可能会压迫邻牙,导致邻牙远中面龋坏,或者引起邻牙牙根吸收等情况。通过口腔X线检查可以发现邻牙与阻生齿之间的关系,如果邻牙已经受到明显影响,如邻牙有龋坏且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恢复,或者邻牙牙根吸收明显,就需要拔除水平阻生齿。
导致颌骨囊肿或肿瘤形成:长期存在的水平阻生齿可能会引起颌骨囊性病变等,通过X线或CT检查发现颌骨有异常病变与水平阻生齿相关时,需要拔除阻生齿并进行相应的病变处理。
正畸治疗需要:为了保证正畸治疗的效果,一些水平阻生齿可能会影响正畸牙齿的排列,需要拔除。例如,在正畸治疗前评估发现水平阻生齿会阻碍牙齿的移动,就需要拔除。
拔除手术过程:
术前评估:拍摄口腔全景片或CBCT等,了解水平阻生齿的具体位置、与邻牙、下颌神经管等重要结构的关系。对于儿童患者,由于颌骨发育尚未完全,更需要精确评估阻生齿与颌骨内重要结构的位置关系,避免损伤下颌神经管等重要结构。
麻醉: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等方式进行麻醉,确保患者在拔牙过程中无痛。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尽量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同时保证麻醉效果良好。
切开翻瓣:在牙龈上做适当的切口,翻开牙龈瓣,暴露阻生齿。对于水平阻生齿,切口的设计需要根据阻生齿的具体位置来确定,以更好地暴露牙齿。
去骨、分牙(必要时):如果阻生齿被骨组织覆盖较多,需要去除部分牙槽骨;如果牙齿过大,可能需要将牙齿分成若干部分后分别取出。对于儿童患者,由于颌骨骨质相对较软,但也要谨慎去骨,避免损伤颌骨内的重要结构。
拔除牙齿:将分离后的牙齿或整个牙齿取出,然后处理拔牙创,如缝合牙龈瓣等。拔牙后需要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咬棉球30-40分钟止血,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等。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向家长强调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如避免患儿用舌头舔拔牙创等,防止出血和感染。
三、术后注意事项及康复
术后护理:
疼痛管理:拔牙后可能会出现疼痛,一般可以通过冰敷等方式缓解。在拔牙后的24小时内,可以用冰袋间断冰敷面部,每次冰敷15-20分钟,间隔20分钟左右。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冰袋的使用方法,避免冻伤皮肤。如果疼痛较为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适当的止痛药物,但儿童要避免使用不适合的止痛药物。
出血观察:密切观察拔牙创的出血情况,唾液中带有少量血丝是正常的,如果出现大量出血,需要及时复诊。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注意观察患儿口腔内的出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饮食注意:拔牙后2小时可进食温凉、软食,避免食用过热、过硬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儿童患者要选择适合的软烂食物,如粥、面条等,避免食用坚果、硬糖等坚硬食物,防止刺激拔牙创。
口腔卫生:拔牙24小时后可以开始用温水轻轻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但是要避免漱口力量过大,防止破坏血凝块。儿童患者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口腔清洁,如用软毛牙刷轻轻清洁牙齿,但要避开拔牙创区域。
康复时间:一般来说,拔牙创在1-2周左右初步愈合,3个月左右牙槽骨改建基本完成。儿童患者由于生长发育快,组织修复能力强,康复时间可能相对较短,但也需要密切观察其恢复情况。在康复期间,要定期复诊,检查拔牙创的愈合情况以及邻牙等组织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