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尿道炎的引发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如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等感染)、尿道损伤(器械检查或性生活导致的尿道黏膜损伤)、尿道梗阻(先天性或后天性尿道狭窄)以及局部抵抗力下降(年龄因素、疾病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如长期憋尿、不注意个人卫生等)。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大肠埃希菌:是急性尿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女性由于尿道短而宽,且靠近肛门,大肠埃希菌容易从肛门周围侵入尿道引发感染,尤其是在月经期、性生活后等情况下,女性尿道黏膜的防御能力可能会暂时下降,更易受到大肠埃希菌的侵袭。男性如果存在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如前列腺增生等,也可能因尿液引流不畅,导致大肠埃希菌在尿道内滋生引起感染。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通过血行感染或直接蔓延等方式引起尿道感染。例如,当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病灶,如皮肤感染时,葡萄球菌可经血液循环到达尿道引发急性尿道炎。
2.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支原体(如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和衣原体(如沙眼衣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性活跃的人群中,尤其是没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容易感染支原体和衣原体导致急性尿道炎。男性感染后可能出现尿道刺痒、灼热感、排尿疼痛等症状;女性感染后除了尿道症状外,还可能累及宫颈等部位,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等情况。
3.淋球菌感染
淋病奈瑟菌是引起淋病性尿道炎的病原体,主要通过不洁性生活传播。感染后潜伏期较短,一般在感染后1-14天发病,男性患者多表现为急性尿道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等症状;女性患者症状相对较隐匿,可能仅有轻度尿道不适、白带增多等,但同样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性接触在性伴侣间传播。
二、尿道损伤
1.器械检查损伤
在进行尿道器械检查时,如膀胱镜检查、尿道扩张术等,如果操作不规范,可能会导致尿道黏膜损伤,使尿道的防御屏障受损,从而容易引起细菌等病原体的侵入,引发急性尿道炎。例如,膀胱镜检查时,器械通过尿道进入膀胱的过程中,可能会擦伤尿道黏膜,若术后没有做好尿道的清洁护理,就容易发生感染。
2.性生活损伤
过于剧烈的性生活可能会造成尿道黏膜的微小损伤。女性在性生活中,如果男方动作粗暴,或者性生活频率过高,都可能导致尿道黏膜受损。这种损伤为病原体的入侵提供了机会,尤其是在女性尿道本身较短且宽的情况下,更容易引发急性尿道炎。男性在性生活中也可能因类似原因导致尿道损伤进而继发感染。
三、尿道梗阻
1.先天性尿道狭窄
如先天性尿道外口狭窄、尿道瓣膜等,会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尿液在尿道内潴留,使尿道内的细菌不易被冲刷排出,长期滋生繁殖,从而引发急性尿道炎。儿童如果存在先天性尿道狭窄,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逐渐出现排尿困难、尿道不适等急性尿道炎的表现,并且由于儿童泌尿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感染可能会对泌尿系统的正常发育产生影响。
2.后天性尿道狭窄
例如,尿道结石、尿道肿瘤等疾病可引起后天性尿道狭窄。尿道结石会阻塞尿道,使尿液排出不畅,尿液中的细菌在局部大量繁殖,引发尿道感染;尿道肿瘤也会导致尿道管腔变窄,尿液引流受阻,进而诱发急性尿道炎。中老年人如果患有前列腺增生,也可能因前列腺增生导致尿道受压,引起尿道梗阻,增加急性尿道炎的发生风险。
四、局部抵抗力下降
1.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的泌尿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尿道黏膜相对娇嫩,局部抵抗力较低。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如尿布更换不及时等,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引起急性尿道炎。例如,婴幼儿尿道口容易被粪便等污染,若清洁不彻底,就可能引发尿道的炎症反应。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的各项功能衰退,包括泌尿系统的局部防御功能。老年人常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尿液中含糖量增加,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发生急性尿道炎,且感染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恢复较慢。
2.疾病因素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水平升高,尿液中的糖分有利于细菌滋生,同时高血糖状态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使身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尿道感染。此外,患有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其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局部和全身的抵抗力都极低,更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包括引起急性尿道炎的病原体。
3.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憋尿:长期憋尿会使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尿液中的细菌等病原体不能及时排出,容易逆行感染尿道引发急性尿道炎。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长期憋尿都会增加尿道感染的风险。例如,一些工作繁忙的人,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而长期憋尿,这是非常不利于泌尿系统健康的行为。
不注意个人卫生:不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卫生,尤其是女性,外阴部与尿道距离较近,如果不经常清洗,细菌容易滋生并侵入尿道。男性如果不注意阴茎的清洁,包皮垢等也可能积聚,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例如,女性在月经期间,经血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如果不及时更换卫生巾,会大大增加尿道感染的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