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炎分为急性和慢性,发病分别与感染等及反复发作、用嗓过度等有关,症状有相应表现,检查通过喉镜等,治疗分对症和去除病因等;咽喉癌包括喉癌、下咽癌等,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症状有不同表现,检查靠喉镜等,治疗有手术、放化疗等,咽喉炎大多预后较好,咽喉癌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中晚期相对差且影响生活质量等。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咽喉炎:是咽喉部黏膜、黏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咽喉炎和慢性咽喉炎。急性咽喉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如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感染;慢性咽喉炎则常因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长期过度用嗓、吸入有害气体(如工业废气、香烟烟雾等)、鼻腔鼻窦慢性炎症分泌物长期刺激咽喉等因素导致。
咽喉癌:是发生于咽喉部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喉癌、下咽癌等,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长期大量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化学物质可致癌;长期饮酒,酒精可刺激咽喉黏膜,增加癌变风险;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某些高危型HPV感染与咽喉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职业因素,长期接触石棉、芥子气等致癌物质的人群患咽喉癌风险升高;年龄方面,咽喉癌多见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可能与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细胞修复能力减弱等有关,性别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更为普遍有关。
二、症状表现
咽喉炎
急性咽喉炎:起病较急,患者可出现咽部干燥、灼热、粗糙感,随后有明显咽痛,吞咽时疼痛加重,疼痛可放射至耳部,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小儿患者可因高热而出现惊厥、呕吐等症状。
慢性咽喉炎:主要症状为咽部不适感,如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痒感等,患者常需频繁清嗓,以缓解不适,一般全身症状不明显,但在过度用嗓、受凉、劳累等情况下症状可加重。
咽喉癌
喉癌:不同类型喉癌表现有所差异,声门上型喉癌早期可仅有咽部异物感、吞咽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咽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部,晚期可出现呼吸困难、颈部淋巴结转移等症状;声门型喉癌早期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且逐渐加重,肿瘤增大可导致呼吸困难;声门下型喉癌较少见,早期症状不明显,肿瘤增大可阻塞声门下腔,引起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下咽癌: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吞咽梗阻感等,随着肿瘤生长,可出现吞咽疼痛、吞咽困难,肿瘤侵犯喉部可引起声音嘶哑,侵犯颈部大血管可导致严重出血,晚期可出现颈部肿块、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三、检查方法
咽喉炎
喉镜检查:急性咽喉炎可见咽喉部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声带可轻度充血;慢性咽喉炎可见咽喉部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呈颗粒状隆起,或咽侧索肥厚等。
实验室检查: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喉炎,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咽喉炎,血常规可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
咽喉癌
喉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咽喉部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如喉癌可见喉部新生物,表面可呈菜花状、溃疡状等;下咽癌可见下咽部位新生物。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有颈部CT、MRI等,可明确肿瘤的大小、范围、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有助于肿瘤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病理活检:是确诊咽喉癌的金标准,通过喉镜下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
四、治疗原则
咽喉炎
急性咽喉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进行对症治疗,如多饮水、休息等,可使用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漱口以缓解咽部不适;细菌感染引起的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
慢性咽喉炎:主要是去除病因,如戒烟戒酒、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治疗鼻腔鼻窦慢性炎症等,局部可使用含片(如西瓜霜含片)、漱口水等缓解症状,对于淋巴滤泡增生明显的患者,可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方法。
咽喉癌
手术治疗:是咽喉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部位、分期等情况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喉部分切除术、全喉切除术、下咽癌根治术等。
放疗:可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晚期咽喉癌患者的姑息治疗,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放疗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化疗:多用于晚期咽喉癌的综合治疗,可单独使用或与手术、放疗联合应用,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顺铂、紫杉醇等。
五、预后情况
咽喉炎:大多数急性咽喉炎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较好,可完全治愈;慢性咽喉炎患者如果能积极去除病因,症状可得到缓解,但容易反复发作,通过规范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等,一般不影响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咽喉癌:预后与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法等密切相关,早期咽喉癌患者如果能及时接受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较高;中晚期咽喉癌患者预后相对较差,5年生存率较低,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发音障碍等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同时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也可能对患者的身心造成较大影响,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耐受性相对较差,女性患者在面对疾病时可能因生理和心理特点面临更多挑战,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