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有局部和全身原因,局部原因包括外伤、鼻腔炎症、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肿瘤;全身原因有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其他全身性疾病等。治疗方法有局部止血(指压法、局部冷敷、鼻腔填塞)、全身治疗(针对病因治疗)及其他治疗(烧灼法、血管结扎法、内镜下止血),儿童和老年人鼻出血治疗需分别注意相关事项。
一、鼻出血的原因
(一)局部原因
1.外伤:
鼻部受到撞击、挖鼻等外力作用,可导致鼻黏膜血管破裂出血。儿童挖鼻较为常见,容易损伤鼻前部的易出血区(利特尔区)。
老年人可能因鼻腔黏膜相对脆弱,轻微的擤鼻等动作也可能引起出血。
2.鼻腔炎症:
急性鼻炎、鼻窦炎等鼻腔感染性炎症,会使鼻黏膜充血、肿胀,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出血。例如,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鼻炎,鼻黏膜炎症反应明显,易出现鼻出血。
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慢性炎症,由于鼻黏膜干燥、变薄,腺体分泌减少,鼻黏膜上皮纤毛功能障碍,容易发生鼻出血。在干燥的季节,此类炎症引起的鼻出血更为常见。
3.鼻腔、鼻窦及鼻咽部肿瘤:
鼻腔血管瘤是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引起反复鼻出血。
鼻咽癌等恶性肿瘤,早期可能表现为涕中带血,晚期肿瘤组织侵犯血管则可导致较大量的鼻出血。例如,鼻咽癌患者由于肿瘤组织生长在鼻咽部,破坏局部血管,容易出现鼻出血症状。
(二)全身原因
1.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是引起鼻出血的常见全身因素之一。血压升高时,鼻腔内小动脉压力增高,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稳定,鼻出血的发生率会增加。例如,长期高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在血压波动较大时,鼻出血的风险较高。
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弹性下降,也容易出现鼻出血。老年人由于血管老化,动脉硬化较为常见,鼻出血与动脉硬化有一定关联。
2.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引起鼻出血。例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水平降低,鼻黏膜出血倾向增加。
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白血病细胞可能浸润血管,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常出现鼻出血症状,且可能是较为严重的鼻出血。
3.其他全身性疾病: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肾脏对雌激素的灭活功能降低,导致体内凝血机制异常,容易发生鼻出血。例如,慢性肝炎发展到肝硬化阶段的患者,肝功能受损,凝血功能可能出现障碍。
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C、维生素K缺乏等,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导致鼻出血。长期偏食、营养不良的人群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从而增加鼻出血的风险。
二、鼻出血的治疗方法
(一)局部止血方法
1.指压法:
患者可用手指捏紧双侧鼻翼,持续压迫5-10分钟,同时可低头,使血液流向鼻腔后部,而不是咽下,减少血液反流引起的不适。对于儿童,家长可帮助其进行指压止血。
2.局部冷敷:
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前额或鼻部,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冷敷可以降低局部温度,收缩血管,适用于轻度鼻出血。例如,在鼻出血发生时,立即用冷水浸湿的毛巾敷在鼻部,促进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目的。
3.鼻腔填塞:
对于出血较剧烈的患者,可使用鼻腔填塞物进行填塞止血。常用的填塞物有凡士林纱条、膨胀海绵等。凡士林纱条填塞是较为传统的方法,将纱条填入鼻腔,压迫出血部位。膨胀海绵则相对较为柔软,对鼻黏膜的刺激较小,适用于鼻腔黏膜损伤较轻的患者。在进行鼻腔填塞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进一步损伤鼻黏膜。
(二)全身治疗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鼻出血是由高血压引起,需要积极控制血压,可使用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等,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从而减少因血压过高导致的鼻出血复发。
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鼻出血,需要针对具体的血液疾病进行治疗。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提升血小板数量,改善凝血功能;白血病患者则需要进行化疗等针对白血病的治疗。
对于维生素缺乏引起的鼻出血,需要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如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K等,改善机体的凝血功能。
(三)其他治疗方法
1.烧灼法:
适用于反复小量出血且明确出血点的患者。常用的烧灼方法有化学药物烧灼(如硝酸银、三氯醋酸等)和激光烧灼。化学药物烧灼是用化学药物腐蚀出血点,使其组织蛋白凝固,达到止血目的;激光烧灼则是利用激光的热效应,使出血点组织凝固止血。在进行烧灼法时,要准确找到出血点,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
2.血管结扎法:
对于严重的、经上述多种方法治疗无效的鼻出血患者,可考虑进行血管结扎术。例如,结扎筛前动脉、筛后动脉等鼻腔供血动脉,达到止血目的。但血管结扎术是有创操作,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3.内镜下止血:
鼻内镜可以清晰地观察鼻腔内部情况,对于隐蔽部位的出血点能够准确发现并进行止血。通过鼻内镜可使用电凝、微波等方法对出血点进行止血,具有创伤小、止血效果好等优点。例如,对于鼻腔后部的出血点,鼻内镜下止血能够更精准地操作。
对于儿童鼻出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抚儿童情绪,避免其紧张、哭闹加重出血。同时,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洁,避免再次挖鼻等不良习惯。对于老年人鼻出血患者,要密切监测血压等生命体征,确保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