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炎与荨麻疹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预后预防方面均有差异。过敏性皮炎由过敏原致皮肤炎症,皮损多样局限,靠病史采集、斑贴试验诊断,需避过敏原、药物治疗;荨麻疹是小血管扩张水肿反应,皮损为风团可泛发,靠病史采集、皮肤点刺试验诊断,要除诱因、用抗组胺药,二者预后预防也因年龄等有别。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过敏性皮炎:是由过敏原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过敏原通过皮肤或黏膜接触、吸入、食入或注射等途径进入机体后,引发异常免疫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多种皮损表现,其发病涉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多种免疫机制参与。例如接触某些植物(如漆树)、化学物质(如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等可引发接触性过敏性皮炎。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肥大细胞等释放组胺等介质,使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等,导致皮肤上迅速出现风团,伴有瘙痒,其发病主要与Ⅰ型超敏反应相关。
二、临床表现差异
过敏性皮炎
皮损形态:多样,急性期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水疱破裂后可渗出、糜烂、结痂;亚急性期红肿减轻,渗出减少,有鳞屑、结痂;慢性期皮肤肥厚、粗糙、苔藓样变等,皮损边界相对较清楚,多局限于接触部位或特定过敏区域。
分布特点:与接触或致敏因素分布相关,多为局限性,如接触性皮炎常发生在接触过敏原的部位,呈片状分布。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皮肤较娇嫩,可能皮损表现相对更局限且瘙痒更易搔抓致皮肤破损;成年人接触不同过敏原后表现相对多样。
荨麻疹
皮损形态:特征性表现为风团,风团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颜色可呈红色或白色,周围常有红晕,皮疹此起彼伏,一般数小时内可自行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新的风团可陆续出现。
分布特点:可泛发全身,也可局限于某一部位,风团可孤立分布或融合成片,瘙痒程度通常较明显,不同年龄患者均可能出现,但儿童因表达能力有限,瘙痒表现可能通过搔抓等行为体现。
三、诊断方法区别
过敏性皮炎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接触史,包括近期接触的物质、环境等,例如是否新换了护肤品、是否接触过新的宠物等,了解发病前的接触情况对诊断很重要。不同年龄人群接触的过敏原不同,儿童可能更多与玩具、某些食物接触相关,成年人可能与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等相关。
斑贴试验:对于接触性过敏性皮炎有重要诊断价值,将可疑过敏原贴敷于患者皮肤表面,观察一定时间后根据皮肤反应判断是否为接触性过敏,通过该试验可明确具体的接触过敏原,对指导患者避免接触相关物质有重要意义。
荨麻疹
病史采集:重点询问皮疹发生及消退的规律,风团出现和消失的时间,是否有诱发因素,如进食特殊食物(鱼虾、芒果等)、感染、药物等,不同年龄人群诱发因素有差异,儿童可能与病毒感染、食物过敏关系较密切,成年人可能与药物、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相关。
皮肤点刺试验:通过点刺皮肤,观察皮肤对多种常见过敏原的反应,可辅助判断过敏原,有助于明确荨麻疹的病因,对制定避免接触过敏原的方案提供依据。
四、治疗原则不同
过敏性皮炎
避免接触过敏原:明确过敏原后,严格避免再次接触相关过敏原是关键,例如明确对某种金属过敏,应避免佩戴含有该金属的饰品等。不同年龄人群避免过敏原的措施不同,儿童要注意其玩具、衣物材质等是否有过敏原,成年人要关注工作环境及日常接触的物品。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轻重选择药物,轻度患者可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如弱效的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中度及重度患者可能需要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等,若有感染等情况还需相应处理。
荨麻疹
去除诱因:积极寻找并去除诱因,如感染引起的荨麻疹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停用可疑药物等。不同年龄人群诱因不同,儿童要注意观察是否有病毒感染等情况,成年人要排查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可能诱因。
药物治疗:首选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可缓解瘙痒和风团症状,病情严重出现休克等严重情况时需及时抢救,使用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
五、预后与预防方面的差异
过敏性皮炎
预后:避免接触过敏原后,多数患者预后较好,慢性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能皮肤状态受影响,影响生活质量。不同年龄预后有一定差异,儿童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强,若能有效避免过敏原,预后相对较好;成年人若不能严格避免接触过敏原,可能病情迁延不愈。
预防: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已知或可疑过敏原,加强对生活环境中可能过敏原的排查,如定期清洁家居环境,选择合适的护肤品等。不同年龄人群预防措施不同,儿童要注意其生活环境的清洁和物品的安全性,成年人要关注工作场所的防护等。
荨麻疹
预后:大多数急性荨麻疹患者经治疗后可痊愈,慢性荨麻疹患者病情容易反复,但通过规范治疗也可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不同年龄预后差异,儿童急性荨麻疹多数预后良好,慢性荨麻疹相对成年人可能有不同的转归情况;成年人慢性荨麻疹可能与自身免疫等多种复杂因素相关,治疗相对更需综合考虑。
预防: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增强机体免疫力,合理饮食,避免食用易过敏食物,积极治疗可能引发荨麻疹的基础疾病等。不同年龄人群预防措施有别,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成年人要注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