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潜血±提示尿液中可能有少量红细胞,其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女性生理期、发热等,以及病理性因素如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肾炎、结石、感染、肿瘤等)和全身性疾病(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需进一步通过尿常规、泌尿系统超声、肾功能等检查明确原因,生理性因素导致的去除诱因后复查多可恢复,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则针对具体病因治疗,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有相应注意事项,需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并采取应对措施。
一、定义与正常情况
尿潜血一个加号一个减号即尿潜血±,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红细胞数量极少,尿常规检查中尿潜血应为阴性,若出现±,提示尿液中可能有少量红细胞。
二、常见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1.剧烈运动:长时间或高强度运动后,可能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出现暂时性尿潜血±。例如,进行长跑、高强度军训等剧烈运动后,部分人会出现尿潜血的情况,一般休息后可恢复正常。
2.女性生理期:女性在生理期时,经血可能会污染尿液,从而导致尿潜血±,这种情况在月经结束后复查通常会转为阴性。
3.发热:机体发热时,血液循环加速,可能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出现短暂的尿潜血±,体温恢复正常后多可缓解。
(二)病理性因素
1.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肾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肾炎,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炎症会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导致红细胞漏出,出现尿潜血±。不同类型的肾小球肾炎有其各自的特点,急性肾小球肾炎常伴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等表现;慢性肾小球肾炎则病程较长,可能逐渐出现肾功能减退。
泌尿系统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结石在移动过程中可能损伤泌尿系统黏膜,引起出血,导致尿潜血±。患者常伴有肾区或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较为剧烈,可呈绞痛样。
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炎症刺激泌尿系统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容易出现出血,从而尿潜血±。患者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泌尿系统肿瘤:如肾癌、膀胱癌等,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供丰富,且肿瘤组织脆弱,容易发生出血,导致尿潜血±。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可能增加。
2.全身性疾病
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由于凝血功能异常或血小板数量减少,容易出现出血倾向,可表现为尿潜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除了尿潜血外,还可能有皮肤瘀点、瘀斑等表现;白血病患者常伴有发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累及肾脏时可导致肾脏损伤,出现尿潜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女性,可伴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多系统受累表现。
三、进一步检查与诊断
当发现尿潜血±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
尿常规检查:除了尿潜血外,还可观察尿蛋白、白细胞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可以了解肾脏、输尿管、膀胱等结构是否有结石、肿瘤、畸形等异常。
肾功能检查:包括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判断是否有肾功能损害。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对于怀疑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的患者,有助于评估蛋白尿的程度。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通过观察尿中红细胞的形态,区分是肾小球源性血尿还是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如果是肾小球源性血尿,多提示肾脏本身的病变;如果是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可能是泌尿系统结石、感染等原因引起。
四、应对措施
生理性因素导致:如果是剧烈运动、生理期、发热等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尿潜血±,一般去除诱因后复查多可恢复正常。例如,剧烈运动后休息1-2天再复查尿常规;女性生理期结束后3-5天复查;发热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1-2周复查。
病理性因素导致:如果是泌尿系统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导致的尿潜血±,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例如,泌尿系统结石根据结石大小、位置等采取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等治疗;泌尿系统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肾小球肾炎根据病情可能需要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全身性疾病则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相应治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出现尿潜血±时,需要特别注意。例如,儿童剧烈运动后出现尿潜血,可能是因为儿童肾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剧烈运动后更易出现肾小球通透性改变。要详细询问儿童近期运动情况、是否有发热、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等。如果是泌尿系统结石导致,儿童可能不会准确表达疼痛,但可能会出现哭闹、排尿异常等表现,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超声等检查明确。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尿潜血±,要警惕泌尿系统肿瘤等疾病。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发病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全面检查,如泌尿系统超声、肿瘤标志物等检查,以早期发现疾病。同时,老年人如果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加重肾脏损害,导致尿潜血情况更复杂,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控制。
女性:女性在生理期时出现尿潜血±是常见情况,但需要注意排除泌尿系统本身的疾病。如果非生理期出现尿潜血±,要考虑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肿瘤等情况,同时要询问是否有妇科疾病可能影响尿液检查结果,必要时进行妇科相关检查鉴别。
总之,尿潜血±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后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