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与痛风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原则上均有差异,且不同人群患病表现和治疗选择也不同,风湿病是侵犯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等致尿酸盐结晶沉积的疾病,二者在各方面表现和处理均有别。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与遗传、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相关。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滑膜炎症,进而侵蚀关节软骨和骨,造成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等。主要发病机制是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等部位引发炎症反应。
二、临床表现差异
风湿病
关节表现:多种风湿病均可有关节症状,如类风湿关节炎常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肿胀、疼痛、畸形,常见于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等,病情逐渐进展,可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也可出现关节痛,部分伴肿胀,一般不引起关节畸形,但可伴有晨僵,晨僵时间相对类风湿关节炎较短。
全身表现:很多风湿病有全身表现,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出现发热、乏力、皮疹(典型的有面部蝶形红斑)、口腔溃疡等;干燥综合征表现为口干、眼干,还可出现乏力、低热等。
痛风
关节表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多突然发作,常于夜间或清晨起病,受累关节剧痛,最常见的部位是第一跖趾关节,也可累及踝、膝、腕、指、肘等关节,发作时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数天或2周内可自行缓解。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由急性发作反复不愈发展而来,表现为关节肿胀、畸形、僵硬,痛风石逐渐形成,痛风石可发生在耳轮、关节周围等部位。
全身表现:部分患者可伴有高尿酸血症相关的表现,如少数患者可有发热,但一般全身症状相对风湿病来说没有那么多样且复杂。
三、实验室检查区别
风湿病
自身抗体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RF)可呈阳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特异性较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核抗体(ANA)阳性率高,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和抗Sm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较高特异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抗SSA、抗SSB抗体常阳性等。
炎症指标:多数风湿病活动期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CRP)升高,如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血沉和CRP常明显升高。
痛风
血尿酸测定:血尿酸水平升高是痛风的重要生化标志,但急性发作期血尿酸不一定升高,因为急性发作时机体应激反应可导致血尿酸动员增加,而慢性期或间歇期血尿酸多升高。
滑液检查:急性关节炎发作时,关节滑液中可找到尿酸盐结晶,这是确诊痛风的重要依据,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双折光的针状尿酸盐结晶。
四、影像学检查不同
风湿病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骨质侵蚀破坏等;磁共振成像(MRI)对早期滑膜炎、骨髓水肿等敏感性较高。
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节受累的X线表现多不特异,MRI可发现关节积液、滑膜增厚等;对于肾脏等脏器受累的评估,CT、MRI等检查可发现相应病变,如狼疮肾炎患者肾脏MRI可显示肾脏形态、结构改变等。
痛风
X线检查:急性发作期X线多无明显异常,慢性期或有痛风石形成时,可见骨质呈穿凿样、虫蚀样缺损,边界清楚,周围有骨质增生反应。
CT及MRI检查:CT对于发现较小的痛风石较敏感,MRI在痛风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中,可发现关节软骨下骨髓水肿等改变。
五、治疗原则区别
风湿病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风湿病有不同的药物选择,如类风湿关节炎常用药物有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改善病情抗风湿药,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羟氯喹、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治疗强调早期、规范、个体化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例如对于年轻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考虑药物治疗时,要兼顾药物对生育等方面的影响。
非药物治疗:包括患者教育、康复治疗等,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要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以维持关节功能,减少畸形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要注意避免日晒等。
痛风
急性发作期治疗:主要是缓解疼痛、消炎消肿,常用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等,但要注意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道等的影响,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要谨慎使用)、秋水仙碱(注意秋水仙碱的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等。
发作间歇期及慢性期治疗:目的是降低血尿酸水平,防止痛风复发,常用药物有抑制尿酸生成的别嘌醇、非布司他等,以及促进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等。同时要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如低嘌呤饮食、多饮水等,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痛风患者,在选择降尿酸药物时要考虑药物对心血管等系统的影响,比如苯溴马隆对于有泌尿系统结石的患者要慎用等。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患风湿病和痛风时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和治疗选择,例如老年患者患风湿病时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用药时要更谨慎地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女性在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患风湿病可能病情有不同变化;长期高嘌呤饮食的人群更容易患痛风等,在治疗痛风时生活方式调整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