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钙的检查需综合血液生化、骨代谢标志物、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症状判断。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清钙、磷测定;骨代谢标志物检查有骨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测定;影像学检查包含X线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儿童缺钙有夜间多汗等症状,成年人缺钙有腰腿疼痛等症状,不同人群检查侧重点不同且要结合个体因素综合分析。
一、血液生化检查
1.血清钙测定
意义:血清钙是检查缺钙较常用的指标之一。正常血清总钙浓度为2.25-2.58mmol/L,离子钙浓度为1.10-1.34mmol/L。血清总钙降低可能提示缺钙,但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判断,因为血清总钙受血浆蛋白浓度等因素影响,如妊娠、哺乳期妇女血浆蛋白减少时,血清总钙可能降低,但离子钙不一定低;而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可使血清总钙升高。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人群的钙需求不同,血清钙的参考范围也有差异,例如儿童正常血清总钙浓度在2.2-2.7mmol/L。
检测方法:一般采用偶氮砷Ⅲ比色法等进行检测,通过采集静脉血,然后在实验室中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测定血清钙的含量。
2.血清磷测定
意义:钙和磷在体内是相关联的代谢物质。正常血清磷浓度成人是0.97-1.45mmol/L,儿童是1.29-2.10mmol/L。钙磷代谢紊乱时,如缺钙可能会影响磷的代谢,反之亦然。例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时,常伴有血清钙降低、血清磷降低。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磷的需求相对较高,其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要依据相应年龄的参考值来判断。
二、骨代谢标志物检查
1.骨碱性磷酸酶(BALP)测定
意义:骨碱性磷酸酶是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酶,与骨形成密切相关。儿童正常参考值一般在200U/L以下,当机体缺钙时,骨代谢活跃,骨碱性磷酸酶水平会升高,可用于儿童缺钙的早期诊断。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骨骼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缺钙时骨碱性磷酸酶的变化更具敏感性。例如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初期,骨碱性磷酸酶就可能升高,随着病情发展,还会出现其他骨骼改变等表现。
检测方法:通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等进行检测,采集静脉血进行测定。
2.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测定
意义:PICP是反映成骨细胞活性和骨形成的特异性指标。正常成人血清PICP浓度为10-50μg/L,儿童由于生长发育快,数值可能有所不同。当机体缺钙时,骨形成过程受影响,PICP水平可能会发生变化,对于评估骨骼的形成状态以及是否缺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PICP水平异常,结合其他检查可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缺钙导致的骨形成异常情况。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意义:对于儿童缺钙导致的骨骼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例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X线检查可发现长骨骨骺端钙化带消失,呈杯口状、毛刷样改变,骨骺软骨盘增宽(>2mm),骨干骨质疏松,皮质变薄等表现。不同年龄儿童的骨骼X线表现有所差异,婴儿期主要观察腕部、膝部等部位的骨骼情况,随着年龄增长,观察的骨骼部位也会相应变化。通过X线检查可以直观地看到骨骼的形态结构变化,从而辅助判断是否存在缺钙引起的骨骼病变。
检查过程:让受检者处于合适的体位,用X线机对相应骨骼部位进行拍摄,然后由放射科医生进行读片诊断。
2.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DXA)
意义:可以准确测量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指标,对于成年人缺钙导致的骨质疏松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正常成年人的骨密度有相应的参考范围,当骨密度低于正常参考值时,提示可能存在缺钙引起的骨量减少甚至骨质疏松。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增长,缺钙更容易导致骨密度降低,通过DXA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骨密度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缺钙相关的骨骼疾病。儿童也可以进行骨密度测定,了解骨骼的发育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缺钙导致的骨密度异常,但儿童的骨密度参考范围与成人不同,需要依据儿童的标准来判断。
检查过程:受检者平卧于检查床上,仪器发出的X线对骨骼进行扫描,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得出骨密度值。
四、临床症状结合判断
1.儿童缺钙的常见症状
婴儿期缺钙可能出现夜间多汗、易惊、烦躁不安等症状。因为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缺钙会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例如有的婴儿在睡眠中会频繁惊醒,头部出汗较多,在枕头上摩擦后出现枕秃等表现。幼儿及儿童缺钙可能会出现出牙延迟、囟门闭合延迟、鸡胸、漏斗胸、O型腿或X型腿等骨骼畸形表现。这是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对钙的需求大,缺钙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成年人缺钙的常见症状
成年人缺钙可能会出现腰腿疼痛、骨质疏松、牙齿松动等症状。尤其是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钙流失增加,如果缺钙容易导致骨质疏松,进而引起腰腿疼痛等不适。例如一些中老年人会经常感到腰酸背痛,活动后疼痛可能会加重,这可能与缺钙导致的骨质疏松有关。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钙流失加快,更容易出现缺钙相关症状。
在检查缺钙时,需要综合以上多种检查方法以及临床症状进行判断。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检查的侧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儿童主要侧重于血液生化中的钙磷相关指标、骨代谢标志物以及X线检查等,而成年人则更关注血清钙、骨密度等检查。同时,在检查过程中要考虑到个体的生活方式等因素,比如长期缺乏日照的人群,维生素D合成减少,更容易导致缺钙,在检查时需要结合这一情况综合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