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症是口腔颌面部疾病,分非睡眠性和睡眠性,心理、咬合、全身等因素可致,危害牙齿、牙周组织、颞下颌关节,通过临床检查等诊断,可心理治疗、咬合调整等治疗,要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等预防,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特点,需综合考虑各因素减少其影响。
磨牙症的分类
非睡眠性磨牙症:多与精神情绪因素有关,比如焦虑、紧张、愤怒等情绪状态下,有些人会出现不自觉的磨牙情况,在白天清醒时也可能发生。
睡眠性磨牙症:是在睡眠过程中发生的磨牙现象,又可分为梦语性磨牙和睡眠性磨牙,其中睡眠性磨牙较为常见,其具体机制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调节失衡等有关,比如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异常可能参与了睡眠性磨牙的发生过程。
磨牙症的可能病因
心理因素:儿童若在学校面临较大学习压力、与同学关系不融洽等情况,可能引发心理紧张,从而导致磨牙;成年人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生活中遭遇重大事件刺激等,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时,也容易出现磨牙症。例如有研究发现,约30%的磨牙症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应激因素。
咬合因素:牙齿的咬合关系不协调是常见病因之一。比如牙齿缺失、牙齿过长、牙齿排列不齐等,会使牙齿在咀嚼过程中出现咬合干扰,机体为了调整这种干扰,就可能通过磨牙来尝试建立新的平衡咬合关系。
全身因素: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与磨牙症相关,如肠道寄生虫感染(尤其蛔虫感染),蛔虫产生的毒素及其代谢产物会刺激肠道,引起肠道蠕动增强,同时也会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咀嚼肌兴奋而出现磨牙;内分泌紊乱,像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亢进,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也可能出现磨牙症状;另外,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诱发磨牙症,比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
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可能在磨牙症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家族中有磨牙症患者,个体发生磨牙症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另外,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睡前过度兴奋、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等,也可能诱发磨牙症。
磨牙症的危害
牙齿方面:长期磨牙会导致牙齿表面的牙釉质磨损,使牙齿对冷热酸甜等刺激敏感,严重时可出现牙本质过敏症;还可能引起牙齿折断、松动等问题,影响牙齿的正常咀嚼功能。例如,重度磨牙症患者的牙齿磨损程度可能较为严重,有的甚至会暴露牙髓,引发牙髓炎等疾病。
牙周组织方面:磨牙时的力量过大,会使牙周组织受到过度的压力,导致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等,进而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牙周疾病症状。研究表明,磨牙症患者发生牙周炎的风险比正常人群高出约2-3倍。
颞下颌关节方面:长期磨牙会使颞下颌关节承受异常的压力和磨损,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出现关节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症状,影响患者的咀嚼、说话等日常功能。
磨牙症的诊断方法
临床检查:医生会详细检查患者的牙齿情况,包括牙齿的磨损程度、咬合关系是否正常等;同时会检查颞下颌关节的活动情况,有无压痛、弹响等。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睡眠情况、全身健康状况等,比如是否有精神压力过大、是否有睡眠障碍、是否患有相关全身性疾病等。
其他辅助检查:必要时可能会进行影像学检查,如颞下颌关节X线、CT或MRI检查,以更清晰地观察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对于怀疑有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患者,可能会进行粪便检查等。
磨牙症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对于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磨牙症,可进行心理疏导,如通过心理咨询让患者缓解焦虑、紧张等情绪,必要时可配合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放松、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法来减轻心理压力。
咬合调整:如果是咬合因素导致的磨牙症,可通过口腔科医生进行牙齿的调颌,调整咬合关系,消除咬合干扰;对于牙齿排列不齐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正畸治疗来重新排列牙齿,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
佩戴咬合板:制作咬合板,夜间佩戴咬合板可以隔开上下牙齿,减轻牙齿的磨损和对颞下颌关节的压力,从而缓解磨牙症带来的症状。一般来说,佩戴合适的咬合板后,约60%-70%的患者磨牙症状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治疗全身疾病:对于由全身因素引起的磨牙症,需要积极治疗相关的全身性疾病,如肠道寄生虫感染患者进行驱虫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相应的抗甲状腺治疗等,随着全身疾病的控制,磨牙症状也可能会有所缓解。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要学会合理应对压力,通过适当的方式释放压力,如运动、听音乐、与他人交流等,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中。儿童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建立良好口腔习惯:保持口腔清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洗牙,及时处理牙齿缺失、排列不齐等问题;避免睡前过度兴奋,尽量不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浓茶等,睡前可适当进行放松活动,帮助入睡。
注意全身健康:关注自身全身健康状况,积极预防和治疗可能引起磨牙症的全身性疾病,如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肠道寄生虫感染等问题。孕妇在孕期要注意自身健康和营养均衡,保障胎儿的正常发育,降低儿童出生后出现磨牙症等问题的风险。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在磨牙症的发生和应对上也有不同特点,儿童磨牙症多与心理因素、咬合发育等有关,家长要关注孩子口腔和心理发育情况;成年人磨牙症则更多与工作生活压力、全身健康等相关,要注重自身身心调节和口腔健康维护。在整个预防和治疗过程中,都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以最大程度减少磨牙症对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