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气管肺炎的发生与病原体感染、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病原体包括细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支原体;宿主方面婴幼儿因呼吸生理特点和免疫功能不成熟易患病,学龄儿童若有基础疾病(如先心病、营养不良、佝偻病)也易发病;环境中室内通风不良、空气污染及季节变化、气温骤降等都可增加患病风险。
一、病原体感染
1.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是儿童支气管肺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肺炎链球菌常存在于健康人的鼻咽部,当儿童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营养不良、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情况,肺炎链球菌可侵入下呼吸道引发支气管肺炎。例如,一些体弱多病的婴幼儿,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更容易受到肺炎链球菌的侵袭而患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较强,能产生多种毒素和酶,可引起肺部组织的广泛坏死、多发性小脓肿等。儿童皮肤感染、中耳炎等病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血行播散至肺部,导致支气管肺炎。
流感嗜血杆菌:也是引起儿童支气管肺炎的常见细菌之一,尤其在2-5岁儿童中较为常见。该菌可引起化脓性炎症,常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如与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等联合感染,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
2.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病毒病原体,多发生于冬春季节。该病毒主要侵犯细支气管和肺泡,引起炎症反应。6个月以下婴儿易患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表现为喘息、气促等症状。这是因为婴儿的呼吸道较狭窄,感染病毒后更容易出现气道梗阻等严重情况。
腺病毒:3、7型腺病毒是引起腺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多见于6个月-2岁儿童。腺病毒感染可引起肺部的广泛炎症,病情往往较重,可出现持续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且易合并其他器官的损害,如心肌炎、脑炎等。
流感病毒:包括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可引起流行性感冒并累及下呼吸道导致支气管肺炎。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毒在呼吸道黏膜增殖,引起炎症,若病情加重可发展为支气管肺炎。在流感流行季节,儿童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儿童更容易感染发病。
3.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于学龄儿童,但近年来婴幼儿感染率也有上升趋势。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吸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引起免疫损伤,导致支气管-肺部的炎症。支原体肺炎的病程相对较长,咳嗽症状较为突出,可呈刺激性干咳。
二、宿主因素
1.年龄因素
婴幼儿:婴幼儿的呼吸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其易患支气管肺炎。婴幼儿气管、支气管较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组织发育不完善,弹性组织缺乏,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为黏液阻塞。而且婴幼儿的免疫功能相对不成熟,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尤其是分泌型IgA(sIgA)含量较低,对呼吸道的保护作用较弱,所以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支气管肺炎。例如,新生儿免疫系统更不完善,对各种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差,若有细菌或病毒感染,很容易引发支气管肺炎。
学龄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完善,但如果存在营养不良、缺乏锻炼等情况,也可能患上支气管肺炎。比如一些挑食、偏食的学龄儿童,营养摄入不均衡,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引发支气管肺炎。
2.基础疾病因素
先天性心脏病: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由于心脏结构异常,导致肺循环淤血,肺部容易出现感染。因为肺淤血使得肺部的防御功能下降,病原体更容易在肺部定植繁殖,从而增加了支气管肺炎的发病风险。例如,患有室间隔缺损的儿童,左向右分流使肺血流量增多,肺处于淤血状态,易继发肺部感染。
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的儿童,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蛋白质是构成抗体的重要成分,营养不良时抗体合成减少,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包括引起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同时,营养不良的儿童往往伴有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呼吸道上皮细胞角化、修复功能减弱,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佝偻病:佝偻病患儿体内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磷代谢,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维生素D缺乏可使机体的吞噬细胞功能受损,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从而容易发生支气管肺炎。而且佝偻病患儿多伴有生长发育迟缓,身体抵抗力较差,进一步增加了患病的可能性。
三、环境因素
1.室内环境因素
通风不良:如果儿童长期处于通风不良的室内环境中,空气中的病原体浓度会相对较高。例如,室内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病原体容易在空气中传播,儿童吸入后易引发呼吸道感染,进而发展为支气管肺炎。尤其是在冬季,家长为了保暖往往会关闭门窗,导致室内空气污浊,增加了儿童患病的风险。
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也是导致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一个重要因素。室内的烟雾(如吸烟产生的烟雾)、甲醛、粉尘等污染物会刺激儿童的呼吸道黏膜,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使儿童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例如,家庭中有吸烟者,儿童长期吸入二手烟,患支气管肺炎的概率会明显增加。
2.气候因素
季节变化:冬春季节气温变化较大,儿童的呼吸道黏膜受到寒冷空气的刺激后,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减少,防御功能下降;同时,冬春季节也是呼吸道病原体容易传播的季节,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在冬春季节活跃,儿童在这个时期更容易感染引发支气管肺炎。而夏秋季节虽然气温较高,但如果空气湿度大,也可能有利于一些病原体的生存和传播,如某些细菌和真菌等,也可能导致儿童支气管肺炎的发生。
气温骤降:当气温骤降时,儿童如果没有及时增添衣物,容易受凉,导致呼吸道血管收缩,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了病原体感染的机会,引发支气管肺炎。例如,在寒冷的天气里,一些儿童穿着单薄就外出,很容易因受凉而患上呼吸道感染,进而发展为支气管肺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