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尿血常见于泌尿系统疾病(如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肿瘤、尿路感染)和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泌尿系统超声、CT、膀胱镜检查),一般人群出现应及时就医并注意休息等,儿童和老年人出现时需分别注意相应情况。
一、便血尿血的常见原因
(一)泌尿系统疾病
1.肾小球肾炎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女发病有一定差异。发病前常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病史。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等免疫反应有关。患者除了血尿外,还可能伴有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感染后1-3周出现血尿,同时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通过尿常规检查可发现红细胞、蛋白尿等,肾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
2.泌尿系统结石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相对多见。与饮食习惯、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会损伤尿路黏膜导致出血。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患者常表现为腰腹部绞痛,疼痛较为剧烈,同时伴有血尿,血尿可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通过泌尿系统超声、CT等检查可发现结石的位置。
3.泌尿系统肿瘤
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膀胱癌相对多见,肾癌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供丰富,容易发生破溃出血。例如,膀胱癌患者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可间歇发作,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通过膀胱镜检查、尿液细胞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可协助诊断。肾癌患者常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腰痛和腹部肿块,即“肾癌三联征”,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对肾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4.尿路感染
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女性由于解剖结构特点,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尿路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引起出血。患者除了血尿外,还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增多,尿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二)全身性疾病
1.血液系统疾病
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病,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皮肤黏膜出血,也可表现为血尿。患者可伴有皮肤瘀点、瘀斑等表现,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穿刺等检查可明确诊断。再如白血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白血病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异常等,从而引起出血倾向,包括血尿。患者常伴有发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骨髓穿刺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依据。
2.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育龄期女性。自身免疫紊乱导致机体产生多种自身抗体,累及肾脏等多个脏器。肾脏受累时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等肾脏损害表现,患者还可能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多系统受累的表现,通过自身抗体检测、尿常规、肾活检等可协助诊断。
二、便血尿血的表现形式
(一)肉眼血尿
尿液外观呈血色,可呈洗肉水样、浓茶色等。例如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在结石活动时可能出现肉眼血尿,肿瘤患者也常表现为肉眼血尿,部分肾小球肾炎患者在病情较重时也可能出现肉眼血尿。
(二)镜下血尿
尿液外观无明显变化,需通过显微镜检查才能发现红细胞。很多肾小球肾炎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镜下血尿,尿路感染等疾病也可能以镜下血尿为主要表现之一,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三、便血尿血的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前有无感染史、有无尿路结石病史、家族中有无泌尿系统肿瘤病史、有无血液系统疾病史等。例如对于儿童血尿,要询问有无前驱感染等情况;对于中老年血尿,要重点询问肿瘤相关的危险因素。
(二)体格检查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血压,查看有无水肿,检查腹部有无压痛、肿块等。如肾小球肾炎患者可能有水肿、高血压表现;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可能在肾区有压痛;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可能触及腹部肿块等。
(三)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
检查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等成分。红细胞的形态等也有一定诊断意义,如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形态多异常,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形态多正常。
2.血常规
了解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出血倾向。
3.凝血功能检查
对于怀疑有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血尿的患者,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协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导致凝血异常的疾病。
(四)影像学检查
1.泌尿系统超声
可初步筛查泌尿系统结石、肿瘤、肾积水等情况,超声检查方便、无创,是泌尿系统疾病常用的筛查手段。
2.CT检查
对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尤其是对一些微小的结石、早期肿瘤等诊断更具优势。
3.膀胱镜检查
对于膀胱、尿道病变引起的血尿有重要诊断价值,可直接观察膀胱内病变的情况,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四、便血尿血的应对建议
(一)一般人群
出现便血尿血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在等待就医过程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血尿加重。同时,要记录血尿的颜色、发作频率等情况,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
(二)特殊人群
1.儿童
儿童出现便血尿血时,家长要保持冷静,尽快带孩子就医。儿童血尿可能由多种特殊原因引起,如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等,就医过程中要详细向医生提供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既往病史等信息。同时,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安抚,避免因就医过程给儿童带来过度的惊吓。
2.老年人
老年人出现便血尿血时,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要重视就医,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老年人的耐受情况,如在进行CT等检查时,要考虑老年人的肾功能等情况。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因为老年人对疾病的担忧可能更重,需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安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