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结石形成受多因素影响,口腔卫生不良包括日常清洁不足及唾液成分影响;局部因素有牙齿排列不齐和牙龈退缩;全身因素涉及内分泌紊乱(如女性特殊时期、糖尿病等)和营养缺乏(如维生素、蛋白质等缺乏),这些因素均会促使菌斑堆积矿化形成牙结石。
一、口腔卫生不良
1.日常口腔清洁不足
儿童:儿童由于牙齿清洁能力相对较弱,若家长未能有效帮助其进行口腔清洁,如幼儿时期未及时清理口腔,食物残渣易残留。例如,长期不刷牙或刷牙方法不正确,不能充分清除牙齿表面的菌斑,菌斑会逐渐堆积钙化形成牙结石。儿童若有喜欢吃甜食、喝饮料的生活方式,会增加牙齿表面菌斑形成的风险,因为糖分是菌斑中细菌的营养来源,细菌利用糖分代谢产酸,破坏牙齿硬组织的同时促进菌斑附着,进而容易形成牙结石。
成年人:成年人若工作繁忙等原因导致口腔清洁不彻底,如不能保证每天至少早晚两次正确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足3分钟,都会使食物碎屑、细菌等在牙齿表面滞留。长期如此,菌斑不断积聚,经过数天到数周的时间,就会逐渐矿化形成牙结石。一些有不良生活习惯的成年人,如吸烟人群,烟草中的焦油等物质会使牙齿着色,同时也会影响口腔卫生状况,促进牙结石的形成,因为烟草残渣容易与菌斑混合附着在牙齿上。
老年人:老年人牙齿可能存在磨损、牙龈退缩等情况,这使得牙齿不易清洁,食物残渣更易在牙齿邻面、牙龈沟等部位残留。而且老年人的口腔唾液分泌可能减少,唾液的清洁冲刷作用减弱,进一步导致菌斑容易堆积形成牙结石。同时,老年人若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可能会影响口腔局部的环境,比如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也会增加牙结石形成的可能性。
2.唾液成分影响
唾液的流量、成分等会影响牙结石的形成。正常情况下,唾液可以冲刷口腔、抑制细菌生长并参与矿物质代谢。如果唾液分泌量减少,如一些药物副作用、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导致唾液分泌不足,口腔自洁作用减弱,菌斑就容易在牙齿表面沉积。唾液中的矿物质成分失衡,例如钙、磷等矿物质含量异常,也会影响牙齿表面矿物质的代谢平衡,使得菌斑更容易矿化形成牙结石。例如,某些疾病导致唾液中钙磷比例失调时,就为牙结石的形成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二、局部因素
1.牙齿排列不齐
儿童:儿童在牙齿发育过程中,若存在牙齿拥挤、错位等排列不齐的情况,会使得牙齿之间的接触点不平整,清洁难度增加。比如牙齿排列拥挤的儿童,相邻牙齿之间的缝隙较小,牙刷难以深入清洁,食物残渣和菌斑容易堆积在这些难以清洁的区域,进而促进牙结石的形成。而且儿童若有吮指、口呼吸等不良习惯,也可能加重牙齿排列不齐的情况,进一步影响口腔卫生,加速牙结石的形成。
成年人:成年人牙齿排列不齐可能是由于先天发育、外伤等原因导致。排列不齐的牙齿会形成一些不易清洁的区域,如牙齿的凸面、凹面等,菌斑容易在这些部位附着并逐渐矿化形成牙结石。例如,虎牙等错位牙齿,其表面容易残留食物和菌斑,长期下来就会形成牙结石。而且排列不齐的牙齿还可能影响牙龈的健康,导致牙龈炎症,炎症又会促进牙结石的形成,形成恶性循环。
老年人:老年人牙齿排列不齐可能是由于长期的牙齿磨耗、牙周病等原因引起。牙齿磨耗不均匀会导致牙齿表面出现一些不规则的形态,容易滞留菌斑。牙周病会导致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使得牙齿的解剖形态发生改变,也会增加牙结石形成的风险。比如,牙周病患者牙齿松动移位后,牙齿之间的间隙增大,同时牙齿表面的菌斑更容易堆积,进而加速牙结石的形成。
2.牙龈退缩
原因及影响:牙龈退缩会使牙根暴露,牙根表面没有牙龈的覆盖,更容易受到菌斑的附着。例如,长期的牙周炎会导致牙龈退缩,牙周炎是由于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长期作用引起的牙周组织慢性炎症。牙龈退缩后,牙根表面的牙骨质比较薄,菌斑更容易在牙根表面沉积并矿化形成牙结石。而且牙龈退缩使得牙齿的生理动度增加,进一步影响牙齿的自洁作用,导致菌斑更易滞留,促进牙结石的不断形成。
不同人群情况:儿童若患有某些先天性的牙龈发育异常疾病,可能导致牙龈退缩,从而增加牙结石形成的风险。成年人中,长期吸烟、患有牙龈炎未及时治疗发展为牙周炎等情况都可能引起牙龈退缩。老年人由于生理性的牙龈萎缩,加上可能存在的牙周病等因素,牙龈退缩更为常见,也就更容易形成牙结石。比如,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牙龈组织逐渐退化,同时如果有牙周病的病史,牙龈退缩会进一步加重,使得牙结石更容易在牙根部位形成。
三、全身因素
1.内分泌紊乱
女性特殊时期:女性在青春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体内内分泌水平会发生变化。例如妊娠期,女性体内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牙龈容易出现肿胀、出血等炎症表现。此时口腔内的细菌更容易繁殖,菌斑形成加速,进而促进牙结石的形成。青春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波动,也可能出现牙龈的敏感性增加,口腔卫生若不佳,就更容易形成牙结石。
其他内分泌疾病: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会影响白细胞的功能,使得机体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细菌感染的机会增加,菌斑形成增多,容易导致牙结石的形成。而且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能力较差,如果已经形成牙结石引发牙龈炎症等问题,恢复也会相对较慢,进一步影响口腔健康。
2.营养缺乏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缺乏会导致牙龈出血、牙龈炎等问题,使牙龈组织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菌斑的侵袭。例如长期饮食不均衡,缺乏新鲜蔬菜水果的人群,容易出现维生素C缺乏。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缺乏时牙龈胶原纤维合成减少,牙龈变得脆弱易出血,菌斑更容易在出血的牙龈部位附着并矿化形成牙结石。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钙是牙齿和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钙吸收不足会影响牙齿的正常结构和代谢,间接影响牙结石的形成。比如儿童时期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牙齿发育不良,更容易出现牙齿表面不平整等情况,从而为牙结石形成创造条件。
其他营养物质缺乏:蛋白质缺乏等营养物质缺乏也会影响口腔组织的健康。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口腔内的细胞如牙龈细胞等的正常功能需要蛋白质的支持。营养缺乏会使口腔组织修复能力下降,菌斑更容易在受损的口腔组织上附着形成牙结石。例如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口腔健康状况往往较差,牙结石形成的概率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