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腺肿瘤有良恶性之分,良性如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恶性如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病因与物理、化学、生物、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良性多为缓慢生长肿块,恶性有疼痛等,诊断靠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恶性需综合治疗,不同人群如儿童、女性、男性、有不良生活方式及相关病史人群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颌下腺肿瘤的定义
颌下腺肿瘤是发生在颌下腺部位的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颌下腺是人体唾液腺的一部分,位于下颌骨下缘及二腹肌前、后腹所围成的颌下三角内。
二、颌下腺肿瘤的分类及特点
良性肿瘤:
多形性腺瘤:较为常见,占颌下腺肿瘤的大多数。肿瘤生长缓慢,呈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质地中等,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其组织学特点是肿瘤细胞呈上皮性和黏液样或软骨样成分混合。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多形性腺瘤的细胞成分复杂,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
腺淋巴瘤:多见于男性,常有吸烟史。肿瘤通常为圆形或卵圆形,质地软,有时有囊性感。镜下可见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构成,上皮成分形成不规则的腺管或囊腔,淋巴样组织中含有大量淋巴细胞。
恶性肿瘤:
腺样囊性癌:恶性程度较高,易侵犯神经,导致疼痛和麻木等症状。肿瘤生长较缓慢,但具有浸润性,可沿着神经束扩散,远处转移率较高。其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呈筛孔状、管状或实性排列,细胞较小,核深染。
黏液表皮样癌: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和生物学行为分为高分化和低分化型。高分化型肿瘤生长缓慢,边界清楚,低分化型则生长较快,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镜下可见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三种成分。
三、颌下腺肿瘤的病因
目前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物理因素:长期接触辐射等物理因素可能增加颌下腺肿瘤的发生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接受头颈部辐射的人群,颌下腺肿瘤的发病几率较一般人群有所升高。
化学因素:某些化学物质的长期接触,如一些工业化学污染物等,可能对颌下腺细胞的DNA等遗传物质产生影响,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形成肿瘤。
生物因素:病毒感染等生物因素可能与颌下腺肿瘤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但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例如,某些病毒可能干扰细胞的正常生长调控机制,引发肿瘤。
遗传因素:部分颌下腺肿瘤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增加个体患颌下腺肿瘤的风险。比如一些家族性肿瘤综合征可能与颌下腺肿瘤的发生相关,但具体的遗传突变位点和遗传模式还在探索中。
四、颌下腺肿瘤的临床表现
良性肿瘤:
通常表现为颌下区缓慢生长的肿块,一般无疼痛等不适症状,肿块大小不一,边界清楚,可活动。例如,多形性腺瘤患者往往是在无意中发现颌下区肿块。
恶性肿瘤:
除了颌下区肿块外,还可能出现疼痛,疼痛程度可因肿瘤的侵犯程度而异。有的患者会出现面神经麻痹等神经受累症状,导致面部肌肉运动障碍。另外,恶性肿瘤还可能伴有淋巴结肿大,因为肿瘤细胞可能通过淋巴道转移至区域淋巴结。
五、颌下腺肿瘤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以及内部回声等情况,有助于区分肿瘤是囊性还是实性,对颌下腺肿瘤的初步筛选有重要价值。例如,超声可以发现颌下腺内的占位性病变,并初步判断其性质倾向于良性还是恶性。
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包括是否侵犯下颌骨、颈部血管等结构,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CT扫描可以观察到肿瘤的三维结构,了解其侵犯范围。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尤其在显示肿瘤与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的关系方面具有优势,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范围。例如,对于怀疑有神经侵犯的腺样囊性癌,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神经受累情况。
病理学检查:
是确诊颌下腺肿瘤的金标准。通过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肿瘤后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例如,细针穿刺活检可以在术前初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但对于一些情况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后的大标本病理检查来进一步明确。
六、颌下腺肿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
是颌下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良性肿瘤,通常采用肿瘤及颌下腺完整切除的手术方式。例如,多形性腺瘤一般需将肿瘤与颌下腺一并切除,以防止复发。对于恶性肿瘤,手术范围往往更广,需要根据肿瘤的侵犯范围切除部分周围组织,如可能需要切除部分下颌骨等,并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等。
其他治疗:
对于恶性肿瘤,术后可能需要辅助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放疗可以杀死残留的肿瘤细胞,降低局部复发率;化疗则多用于晚期或有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例如,腺样囊性癌术后常需辅助放疗,黏液表皮样癌低分化型术后可能需要辅助化疗等。
七、不同人群颌下腺肿瘤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颌下腺肿瘤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要更加谨慎处理。儿童的颌下腺肿瘤良性和恶性的比例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在诊断和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手术时要尽量减少对颌面部发育的影响,术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恢复情况以及生长发育指标。例如,儿童的组织修复能力较强,但也要注意避免手术损伤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等结构,影响面部功能和美观。
女性:女性颌下腺肿瘤的发生与男性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注意。比如女性在妊娠期发现颌下腺肿瘤时,治疗方案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妊娠因素,权衡手术对妊娠的影响以及肿瘤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要与患者充分沟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男性:男性颌下腺肿瘤患者中腺淋巴瘤相对较多见,可能与男性吸烟等因素相关。男性患者在诊断出颌下腺肿瘤后,要注意询问吸烟史等生活方式因素,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男性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惯对治疗的影响,比如戒烟等生活方式调整可能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患颌下腺肿瘤的风险可能增加。这类人群在诊断出颌下腺肿瘤后,需要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配合治疗。例如,戒烟戒酒可以减少对口腔和唾液腺等组织的刺激,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和降低肿瘤复发等风险。
有相关病史人群:有头颈部辐射史、家族肿瘤史等相关病史的人群属于颌下腺肿瘤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需要定期进行口腔和颌下腺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颌下腺肿瘤。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