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红色血尿指尿液呈暗红色且提示泌尿系统病变,常见原因有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肾小球疾病等,相关检查包括尿液、影像学及膀胱镜检查,应对需及时就医,针对病因治疗,调整生活方式,特殊人群需特殊护理。
一、定义与表现
暗红色血尿是指尿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多,使尿液呈现暗红色的现象,通常提示泌尿系统存在病变。正常尿液中红细胞含量极少,当每高倍视野红细胞数超过3个时,即可称为血尿。
二、常见原因
1.泌尿系统结石
成因:尿路结石在移动过程中可能损伤尿路黏膜,导致出血,从而引起暗红色血尿。例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都可能引发此类情况。不同部位的结石,疼痛特点和血尿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如肾结石可能伴有腰部隐痛或绞痛,输尿管结石可出现肾绞痛并向会阴部放射,同时伴有血尿。
年龄与性别因素:男性和女性都可能患泌尿系统结石,不过某些结石在不同性别中的发病率有所不同。在年龄方面,中老年人相对更易患泌尿系统结石,这与代谢等多种因素有关。
2.泌尿系统感染
成因: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泌尿系统,会导致尿路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进而引起出血,出现暗红色血尿。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膀胱炎患者除了血尿外,还可能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肾盂肾炎患者除血尿外,常伴有发热、腰痛等全身症状。
生活方式影响:不注意个人卫生、性生活频繁等不良生活方式容易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比如,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相对男性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若不注意会阴清洁,就可能引发感染导致血尿。
特殊人群: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表现不典型,需引起重视。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且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3.泌尿系统肿瘤
成因:泌尿系统的肿瘤,如肾癌、膀胱癌等,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供丰富,表面容易破溃出血,从而引起暗红色血尿。肾癌患者常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有时可在腹部摸到肿块;膀胱癌患者血尿特点也多为无痛性,有时会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晚期表现。
年龄因素:泌尿系统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患肿瘤的风险逐渐增加。
4.肾小球疾病
成因:如肾小球肾炎等,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红细胞漏出进入尿液,引起血尿。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多样,除了血尿外,还可能有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
性别与年龄:不同类型的肾小球疾病在性别和年龄分布上有一定特点,例如某些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相对多见,而一些慢性肾小球肾炎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三、相关检查
1.尿液检查
尿常规:可以初步判断尿液中红细胞的数量、是否存在蛋白尿等情况。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沉渣中的红细胞形态等,有助于初步区分是肾小球源性血尿还是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多为变形红细胞,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红细胞多为正常形态。
尿红细胞位相检查:能更准确地判断红细胞的来源,对鉴别血尿是肾小球源性还是非肾小球源性具有重要意义。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简便无创,可初步了解泌尿系统的形态结构,如是否存在结石、肿瘤、积水等情况。例如,能发现肾脏、输尿管、膀胱内的结石、肿瘤等病变。
CT检查:对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尤其是对于一些微小的病变或复杂部位的病变,CT检查更具优势。
静脉肾盂造影:可以了解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对于诊断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畸形等有一定帮助,但该检查有一定的辐射性,且需要使用造影剂,对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
3.膀胱镜检查
适用情况:对于怀疑膀胱病变引起的暗红色血尿,膀胱镜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它可以直接观察膀胱内的情况,如是否存在肿瘤、炎症、结石等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特殊人群:儿童进行膀胱镜检查需谨慎,要充分评估其必要性和风险,操作时需更加轻柔、规范;老年人进行膀胱镜检查前需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确保检查安全。
四、应对与建议
1.及时就医:一旦发现暗红色血尿,无论是否伴有其他症状,都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因为导致暗红色血尿的原因可能较为严重,早期明确诊断有助于及时治疗。
2.针对病因治疗
结石治疗:对于泌尿系统结石,较小的结石可通过多饮水、适当运动等方式促进结石排出;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经皮肾镜取石等治疗方法。
感染治疗:泌尿系统感染需要根据病原体类型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经过规范的抗感染治疗后,感染控制,血尿也会逐渐改善。
肿瘤治疗:泌尿系统肿瘤多需要根据肿瘤的性质、分期等采取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肾小球疾病治疗:肾小球肾炎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类型和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低盐饮食等一般治疗。
3.生活方式调整
多饮水:增加尿量可以起到冲洗尿路的作用,有助于减少泌尿系统结石形成的风险,也有利于泌尿系统感染的恢复,对于血尿患者也有一定好处。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尤其是女性,要注意经期卫生,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几率。
合理饮食:对于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要根据结石的成分调整饮食。例如,尿酸结石患者要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草酸钙结石患者要限制高草酸食物的摄入,如菠菜、苋菜等。对于肾小球疾病患者,要注意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等。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剧烈运动导致泌尿系统损伤。例如,散步、慢跑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比较适合大多数血尿患者,但对于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要避免剧烈的跳跃运动等可能加重结石移动的运动。
4.特殊人群护理
儿童:儿童出现暗红色血尿时,家长要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体温等,配合医生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同时,要让孩子多喝水,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暗红色血尿时,由于其机体反应相对迟钝,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注意其是否有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加强护理,防止发生压疮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