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不同。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等,治疗分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有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分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长期吸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弱、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大气污染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也可损伤气道黏膜;反复的病毒、细菌感染可引起气道的慢性炎症反应,导致气道壁结构重塑,出现气道狭窄等病理改变。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长期吸烟史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易患。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气道的变应性炎症有关,当机体接触变应原后,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产生特异性IgE抗体,抗体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时,变应原与细胞表面的IgE结合,促使细胞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如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气道黏膜水肿,导致气道狭窄,出现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有过敏体质或有哮喘家族史的人群易患。
二、临床表现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咳嗽一般为晨间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可带血。病情缓慢进展,可伴有气促或呼吸困难,早期在劳累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严重时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多见于中老年人,长期吸烟或接触污染环境者症状更明显。
支气管哮喘: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气促、胸闷或咳嗽。症状可在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后发作。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是哮喘的重要临床特征。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缓解期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期发病多见,有过敏史人群更易发作。
三、辅助检查
慢性支气管炎:
血常规: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缓解期多无明显变化。
痰液检查:可培养出致病菌,涂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已破坏的杯状细胞。
肺功能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异常。随病情进展可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FVC)减小,最大通气量降低。
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反复发作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
支气管哮喘:
痰液检查:涂片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肺功能检查:发作期呈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FEV/FVC、FEV占预计值百分比均下降,呼气峰流速(PEF)及其变异率下降。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增加≥12%,且FEV绝对值增加≥200ml)、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可辅助诊断。
胸部X线检查:发作时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
变应原检测:通过皮肤变应原测试或血清特异性IgE测定,可发现患者接触的变应原种类,有助于避免接触变应原和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根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征等疾患),可作出诊断。
支气管哮喘: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肺功能检查等可作出诊断。支气管哮喘需与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上气道阻塞性疾病等鉴别。心源性哮喘多有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等病史和体征,咳粉红色泡沫痰,左心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胸部X线检查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等;COPD多有长期吸烟史,咳嗽、咳痰多年,多为慢性起病,活动后气促进行性加重,肺功能检查为持续性气流受限;上气道阻塞性疾病可由肿瘤、异物等引起,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可闻及吸气性哮鸣音,胸部CT等检查可发现气道狭窄的部位。
五、治疗原则
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加重期: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镇咳祛痰,可选用溴己新、盐酸氨溴索等;平喘,可选用氨茶碱、沙丁胺醇等支气管舒张剂。
缓解期:戒烟,避免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的吸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可应用免疫调节剂,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期:迅速缓解气道痉挛,可吸入短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同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
缓解期:避免接触变应原,规律吸入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气雾剂)联合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等,以控制气道炎症,防止哮喘发作。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慢性支气管炎需注意避免接触二手烟等刺激因素,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病情加重时及时就医。儿童支气管哮喘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宠物毛发等,定期随诊调整治疗方案,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使用需特别谨慎,尽量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老年人: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患者,由于机体功能减退,免疫力较低,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慢性支气管炎老年人要注意冬季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加重病情;支气管哮喘老年人要避免突然接触冷空气等诱发因素,随身携带缓解哮喘发作的药物,以便在发作时及时使用。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哮喘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因为某些治疗哮喘的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要权衡药物对母亲哮喘控制和胎儿安全的利弊,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同时密切监测母亲和胎儿的情况。妊娠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注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适当多饮水、注意休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