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检查指标及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血沉、CRP、自身抗体等指标异常;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等可发现脏器受累情况;临床症状有皮肤黏膜、关节肌肉、肾脏、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表现,不同年龄段及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需综合各项指标及症状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实验室检查指标
1.血常规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约90%患者有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这与慢性病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有关,其发生可能与疾病导致的慢性炎症、红细胞破坏增加等因素相关。女性患者由于生理特点,可能更容易出现贫血表现,而长期慢性贫血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乏力等不适。
白细胞:约50%患者白细胞减少,低于4×10/L,可能与疾病本身累及骨髓造血功能、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有关。儿童患者白细胞减少时,机体抵抗力下降,更易发生感染,需要密切关注其感染迹象。
血小板:约20%-60%患者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L,血小板减少可导致出血倾向,如皮肤紫癜、鼻出血等,育龄期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可能出血增多,需要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2.血沉:血沉常增快,它是反映疾病活动度的一个非特异性指标,血沉增快提示体内炎症反应活跃。在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血沉的正常范围有所差异,但疾病活动时血沉往往偏离正常范围,儿童患者血沉增快时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病情。
3.C反应蛋白(CRP):CRP升高提示炎症活动,其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相关。在女性患者中,激素水平等因素可能对CRP有一定影响,但总体上CRP升高提示机体存在炎症反应,需要关注患者是否有发热、关节肿痛等炎症相关表现。
4.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ANA):几乎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ANA阳性,其滴度与疾病活动度有一定相关性。ANA阳性意味着患者体内存在针对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体,儿童患者ANA阳性时要高度警惕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其他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较高,且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抗体滴度升高往往提示疾病处于活动期。该抗体阳性时,提示肾脏等重要脏器受累的风险增加,女性患者在孕期等特殊时期,抗ds-DNA抗体的变化可能影响胎儿情况,需要加强监测。
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约20%-30%,一旦阳性,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且一般认为该抗体阳性者疾病相对稳定,但也不能完全排除疾病活动,需要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rRNP抗体):与神经系统受累等病情活动相关,该抗体阳性的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狼疮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的风险较高,在儿童患者中,如果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检测该抗体有助于评估病情活动及神经系统受累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指标
1.超声检查
肾脏超声: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脏受累时,超声可能发现肾脏增大、实质回声改变等情况。儿童患者肾脏超声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辐射和不适,通过肾脏超声可以初步评估肾脏受累的情况,为进一步的诊治提供依据。
心脏超声:有助于发现心包炎、心肌炎等心脏受累情况,可观察心包积液、心肌厚度及运动情况等。女性患者由于激素等因素,心脏受累的表现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心脏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心脏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2.CT检查
胸部CT:对于判断肺部受累情况有重要价值,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肺部受累可表现为肺炎、肺间质病变等,胸部CT能清晰显示肺部病变的部位、范围等。在不同年龄患者中,肺部病变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时要权衡辐射风险与诊断需求,合理选择检查方法。
头颅CT或MRI:当怀疑神经系统受累时,头颅CT或MRI有助于发现脑部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脑实质炎症等。神经系统受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并不少见,女性患者和儿童患者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可能有其特点,通过头颅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病变情况,指导治疗。
三、临床症状指标
1.皮肤黏膜表现
红斑:典型的蝶形红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较具特征性的皮肤表现,多见于面部,两侧面颊对称性分布,形似蝴蝶。儿童患者蝶形红斑的表现可能不太典型,但仍需关注面部皮肤的异常改变。女性患者由于皮肤较为敏感等因素,红斑的出现可能对其心理产生一定影响,需要给予关心和心理支持。
黏膜溃疡:口腔或鼻黏膜溃疡较为常见,溃疡可能引起疼痛,影响患者进食和日常生活。儿童患者口腔黏膜溃疡时,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感染加重病情。
2.关节肌肉症状
关节疼痛、肿胀:约90%患者有关节受累,可累及多个关节,以对称性多关节痛、肿常见,可累及手指关节、膝关节等。不同年龄患者关节受累的表现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能以大关节受累为主,且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关节病变可能影响其骨骼发育,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女性患者在月经前后等时期,关节症状可能会有变化,要注意观察。
肌肉无力:部分患者出现肌肉无力,影响肢体活动,肌肉无力可能导致患者运动耐力下降,日常生活受限。对于肌肉无力的患者,需要评估其肌肉功能,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加重病情。
3.肾脏受累表现
蛋白尿:是肾脏受累的常见表现,尿中出现蛋白质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儿童患者出现蛋白尿时,要注意记录尿量、尿蛋白量等,监测肾功能变化,因为儿童肾脏处于发育阶段,蛋白尿可能影响其肾脏正常发育。女性患者在孕期等特殊时期,肾脏负担加重,蛋白尿可能会有变化,需要加强监测。
血尿:镜下或肉眼血尿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多由肾脏病变导致肾小球基底膜损伤引起。血尿的出现可能提示肾脏病变较为活动,需要进一步评估肾脏受累的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
4.血液系统受累表现
贫血相关表现:如面色苍白、头晕等,贫血会影响全身组织器官的氧供,儿童患者贫血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需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指标。女性患者贫血会加重乏力等不适,影响生活质量。
出血表现:血小板减少导致的皮肤紫癜、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儿童患者皮肤较为娇嫩,紫癜等出血表现可能更易被观察到,需要注意皮肤护理,避免碰撞导致出血加重。
5.消化系统受累表现
食欲不振:部分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影响营养摄入,长期食欲不振可能导致患者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儿童患者食欲不振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采取措施增加患儿的食欲,保证营养供给。女性患者由于激素等因素,消化系统症状可能更为明显,需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
腹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可能与胃肠道黏膜受累等有关,儿童患者腹痛时需要与外科急腹症等进行鉴别,避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