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与肺炎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原则上均有不同。慢阻肺是具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疾病,病因与吸烟等有关,表现为慢性咳嗽、气短等,影像学有肺过度充气等,肺功能检查可诊断,治疗分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肺炎由多种因素引起,有发热、咳嗽等表现,影像学有片状浸润等,实验室检查可助诊,治疗关键是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不同人群患病表现及治疗有差异。
一、定义与病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
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其病因主要与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等因素有关,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病程较长,病情逐渐进展。
肺炎
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等引起。肺炎的发病有急性过程,起病相对较急,可由单次感染引发,也可在慢性基础上合并急性感染。
二、临床表现
慢阻肺
慢性咳嗽,初期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不显著。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此外,还可伴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全身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有呼吸困难加重,伴随喘息、胸闷。
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老年患者机体功能下降,病情变化可能更隐匿;女性患者在相同病情下可能因生理特点在活动耐力等方面表现与男性不同。长期吸烟的慢阻肺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可能更明显。有基础病史的患者病情可能进展更快,症状更重。
肺炎
典型症状为发热、咳嗽、咳痰,发热程度可高可低,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量黏痰等,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脓性痰或血痰。部分患者有胸痛,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腹部。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肺炎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如细菌性肺炎起病较急,常有高热、寒战;病毒性肺炎起病相对较缓,发热程度多为中低热等。
儿童肺炎可能症状不典型,可出现拒食、吐泻等消化道症状,呼吸急促是重要表现之一;老年肺炎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发热不明显或体温偏低,咳嗽咳痰不显著,容易被忽视,且病情变化快,易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女性肺炎患者在症状表现上与男性无本质区别,但需注意在月经周期等生理阶段对病情观察的影响;有基础病史的肺炎患者,如合并心脏病,可能在肺炎时出现心功能不全相关表现,如心悸、气促加重等。
三、影像学表现
慢阻肺
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以后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逐渐出现肺气肿改变,表现为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膈低平,肺纹理减少等。胸部CT检查可见肺过度充气,肺容积增大,胸廓前后径增长,肋骨走向变平,肺野透亮度增高,横膈位置低平,肺血管纹理减少或有肺大疱征象等。
不同年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可能因肺组织弹性等不同有一定差异,老年患者肺气肿表现可能更明显;女性患者在影像学上与男性无本质差异,但需结合其生理状态综合判断;有长期吸烟史的慢阻肺患者肺气肿改变可能更显著;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可能同时伴有基础疾病相关的影像学改变。
肺炎
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见肺纹理增多,随后出现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或间质性改变,可伴有胸腔积液等。胸部CT检查对于肺炎的诊断更敏感,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部位、范围等,可表现为肺部的实变影、磨玻璃影等,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肺炎CT表现有一定特征,如细菌性肺炎的实变影中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等。
儿童肺炎的胸部X线或CT表现与成人有一定不同,可能更易出现两肺下野、中内带受累等情况;老年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可能不典型,如病灶吸收缓慢等;女性肺炎患者影像学表现与男性无明显差异,但需注意结合其生理周期等情况;有基础病史的肺炎患者,如合并肺部基础疾病,影像学上可能同时存在基础疾病相关表现与肺炎的表现,增加诊断难度。
四、实验室检查
慢阻肺
血常规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当出现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动脉血气分析早期可无变化,随病情进展可出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表现为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0.7,提示存在持续气流受限。
不同年龄患者肺功能下降程度可能不同,老年患者肺功能下降更明显;女性患者在肺功能方面与男性无本质差异,但需考虑其生理状态对肺功能测试时配合度等的影响;长期吸烟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速度可能更快;有基础病史的患者肺功能可能因基础疾病影响而下降程度不同。
肺炎
血常规检查中,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可有核左移或中毒颗粒;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可减少等。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指标可升高,提示感染存在。病原学检查可通过痰培养、血培养、肺泡灌洗液培养等明确病原体,如为细菌性肺炎可培养出相应致病菌,病毒性肺炎可检测出病毒抗原或核酸等。
儿童肺炎的血常规表现与成人不同,婴儿可能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老年肺炎患者的血常规可能白细胞升高不明显,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感染情况;女性肺炎患者实验室检查表现与男性无特殊差异,但在孕期等特殊生理状态下,病原学检查需考虑对胎儿的影响等;有基础病史的肺炎患者,如合并免疫功能低下疾病,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可能不典型,病原学检测更需仔细。
五、治疗原则
慢阻肺
稳定期治疗包括戒烟,避免有害气体和颗粒吸入,进行康复训练,如呼吸训练、运动训练等,长期家庭氧疗等。急性加重期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一般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如短效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等)、糖皮质激素(如口服或静脉使用)、抗感染治疗(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等。
不同年龄患者的治疗需考虑其机体耐受性等,老年患者用药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女性患者在激素使用等方面需关注其生理周期等情况;长期吸烟的患者需强调戒烟的重要性及难度,给予心理支持等帮助戒烟;有基础病史的患者治疗时需兼顾基础疾病,如合并心脏病的患者使用支气管扩张剂需注意对心脏的影响等。
肺炎
抗感染治疗是肺炎治疗的关键,根据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等。对症治疗包括退热、止咳、祛痰等,如体温超过38.5℃可使用退热药物,咳嗽咳痰明显者使用止咳祛痰药物。呼吸支持治疗,如患者存在严重缺氧,需给予吸氧,甚至机械通气等。
儿童肺炎的治疗需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优先选择儿童适用的药物,非药物干预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很重要;老年肺炎患者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女性肺炎患者治疗与男性无本质区别,但在孕期等特殊时期需权衡药物对胎儿或自身的影响;有基础病史的肺炎患者,如合并糖尿病,需注意血糖的控制,在抗感染治疗时避免使用影响血糖的不合适药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