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与痛风性关节炎区别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概念范畴、临床表现差异、诊断侧重点、治疗目标延伸等。

1.概念范畴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核心机制是长期高尿酸血症(血尿酸>420μmol/L)导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肾脏等组织,引发全身性病理改变;痛风性关节炎则是痛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特指尿酸盐结晶沉积引发的关节急性或慢性炎症。
2.临床表现差异
痛风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或出现肾脏损害(如尿酸性肾结石);而痛风性关节炎以关节症状为主,典型表现为突发第一跖趾关节(大脚趾)红肿热痛,也可累及踝、膝等关节,急性期疼痛剧烈,慢性期可致关节畸形、活动受限。
3.诊断侧重点
痛风诊断需综合血尿酸水平、关节液或痛风石中尿酸盐结晶检测、影像学特征(如双能CT显示尿酸盐沉积)等;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更强调关节症状与尿酸盐沉积的关联性,急性期血尿酸可能正常,但关节液穿刺发现尿酸盐结晶即可确诊。
4.治疗目标延伸
痛风治疗需长期控制血尿酸(目标<360μmol/L,有痛风石者<300μmol/L)以预防全身并发症;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除降尿酸外,还需针对急性炎症使用秋水仙碱、布洛芬等缓解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