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是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1.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临床研究显示,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药物可使关节疼痛评分降低40%~60%,但无法阻止关节破坏。
2.糖皮质激素
小剂量泼尼松可快速控制炎症,6周内可使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下降1.2~2.0分。长期使用会增加骨质疏松(发生率增加3倍)、感染(肺炎风险升高2.5倍)风险,建议联合钙剂及维生素D治疗,绝经后女性需每6个月进行骨密度检测。
3.物理治疗
急性期(48小时内)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3次)可减轻肿胀;慢性期热敷(40~45℃温水,每次20分钟)能改善关节活动度。等长收缩训练(如握拳-松开循环,每日3组,每组10次)可维持肌肉力量;水中运动(水温32~34℃,每周3次)能减少关节负荷,6周后关节疼痛评分可降低30%。
4.手术治疗
关节置换术适用于终末期关节畸形(如膝关节内翻>15°),术后5年生存率达90%,但感染风险(1%~2%)高于普通人群,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再行手术。
每3个月评估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关节超声(检测滑膜增生)及X线(评估骨侵蚀)。肝肾功能异常者(ALT>2倍上限)需调整DMARDs剂量,感染高发季节(如冬季)建议接种流感疫苗及肺炎球菌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