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是环境管理、口腔护理、发热护理、咳嗽管理、能量供给等。
1.环境管理
保持室内温度20~22℃、湿度50%~60%,每日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使用空气净化器可降低空气中病原微生物浓度,研究显示空气湿度低于40%时,呼吸道纤毛清除功能下降23%,湿度过高则易滋生霉菌。避免在室内吸烟或使用刺激性清洁剂,PM2.5浓度需控制在35μg/m3以下。
2.口腔护理
每日进行3次口腔清洁,使用0.9%氯化钠溶液或2%碳酸氢钠溶液。对机械通气患者,需每6小时进行1次口腔擦拭,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达65%。注意观察口腔黏膜完整性,发现溃疡时及时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
3.发热护理
优先采用物理降温,使用32~35℃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当体温≥38.5℃且伴随明显不适时,可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4.咳嗽管理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训练,深吸气后屏气3秒,然后用力咳出。对于痰液黏稠者,每日饮水1500~2000ml,可配合使用氨溴索等黏液溶解剂。研究显示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可使痰液黏度降低30%,提高排出效率。
5.能量供给
轻症患者每日热量需求为25~30kcal/kg,重症患者可达30~35kcal/kg。蛋白质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15%~20%,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乳清蛋白。研究显示早期营养支持可使机械通气时间缩短2.3天。
患需进行保护性隔离,接触患者前需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和隔离衣。每日监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当<200/μl时需加强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