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检查项目是血液检查项目、自身抗体检测、关节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1.血液检查项目
通过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分类,可发现贫血(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或感染迹象(白细胞异常升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约30%~50%存在慢性病性贫血,可能与疾病活动或药物副作用相关。
2.自身抗体检测
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约60%~80%,但特异性较低(仅70%),需结合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检测,后者特异性达95%以上,对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更高,抗角蛋白抗体(AKA)阳性率约30%~50%,多见于RF阴性患者。
3.关节液检查
关节穿刺获取滑液,通过细胞计数、生化分析及微生物培养,可区分感染性关节炎(白细胞>20000/mm3,中性粒细胞>75%)与非感染性炎症(白细胞2000~20000/mm3,以淋巴细胞为主),同时检测葡萄糖水平(感染时降低)和蛋白含量(炎症时升高),对鉴别诊断具有关键作用。
4.影像学检查
早期可见软组织肿胀、关节周围骨质疏松,进展期出现关节间隙狭窄、骨侵蚀及畸形,晚期可伴关节半脱位或强直,是评估结构损伤的经典方法,但敏感性较低(仅能发现已发生的骨破坏)。磁共振成像(MRI)能早期发现骨髓水肿、滑膜炎及骨侵蚀(比X线早6~12个月),T2加权像显示高信号代表活动性炎症,增强扫描可评估滑膜血管翳形成,是评估疾病活动度的敏感工具。
每3~6个月复查CRP、ESR及关节超声,评估治疗反应,每年复查X线或MRI监测结构损伤进展,抗CCP抗体阳性患者需长期监测,因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